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戶戶準備供品祭拜的同時,臺北市立動物園也不例外。每年中元節前後,動物園都會舉辦「慰靈祭」,為園內往生的動物們舉辦「超渡法會」及「平安禱告會」,以表達對動物們的追思及感懷。動物園今年再次延續去年的經驗,建園百年以來連續2年以「線上」方式舉辦慰靈祭,感謝一路以來陪伴在大家身旁的動物夥伴。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近幾十年來,動物園每年都會邀請法師蒞臨園內主持「慰靈祭法會」,因應同仁不同的宗教需求,近年來亦會邀請基督教長老主持「平安禱告會」。今年因疫情仍未完全趨緩,為避免館區保育員及同仁間大型集會群聚,增加一次性多人感染的風險,決定延續去年線上辦理慰靈祭法會及平安禱告會的經驗,再次以「線上」方式舉辦「慰靈祭」。
臺北市立動園提到,即使慰靈祭是以「線上」方式登場,整場法會及禱告會的過程仍是相當莊嚴、一絲不苟。8月1日由動物園長劉世芬率同仁們線上讀經,8月5日再邀請基督教長老線上主持平安禱告,超過80位以上的同仁們都抱著最誠摯、感念的心,感謝過去在動物園內往生的動物們,謝謝他們曾經以不同的生命形式,陪伴在我們身旁,以自身生命的旅程教導我們各種生命課題。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生、老、病、死本來就是生物界永遠不變的循環與定律。然而,現代化的動物園,除了平時盡力做好圈養動物的日常照養管理,增進動物在圈養環境下的最大福祉等以外,也要透過謹慎的觀察及評估,了解動物的行為及身體狀況,為動物進行即時的醫療與健康檢查。必要時針對患有重病、法定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異常因素的動物,經評估無法治癒或改善,而嚴重影響生活自由者,造成動物身心健康與正常生活行為發生障礙時,就必須考量動物人道處理的方式,以避免動物承受過多的痛苦危害,提升動物福祉。
臺北市立動物園提到,保育員及大家都希望動物能夠活得好、活得久,但更重要的或許是讓動物能在幸福、沒有苦痛的狀態下快樂生活。偶爾必須面對攸關動物生死的人道處理抉擇,動物園都是以最謹慎、最認真的態度,為每一隻動物的不同狀況作出相對合宜的考量。依據「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人道處理作業計畫」及「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人道處理作業流程圖」,須經獸醫師、保育員、區館長三方至現場評估是否符合所列之選擇人道處理的考量因素,如嚴重臟器系統功能衰竭且對治療無反應、長期臥病無法站立致使褥瘡產生等,再報經主管、督導及首長確認,遇爭議時尚須儘速召開會議討論,必要時亦須邀請園外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討論等,經過這些嚴謹的過程才能最終執行人道處理。以去年因突發急性白血病的無尾熊「Grace」為例,即是經過這樣的評估與討論過程,才忍痛決定執行人道處理。
臺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透過線上慰靈祭,感謝這些動物們透過自身生命的旅程,不只帶給大家陪伴的快樂回憶,更是教導大家應當尊重生命,轉化關懷生命與保護自然環境的力量,繼續向生命學習與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