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世客博「世界館」必看亮點報你知 見證客家人海外打拼歷史

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桃園盛大舉辦的「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主展館之一的世界館以「在地與多元」為展覽主題,從客語的「天光日」(明天)出發,用蒼穹天光微亮的意象,以「光的大劇場」作為策展核心概念,整體展覽分為四大展區,「序曲」、「世界客家」、「點亮世界」及「攜手前行」,講述客家人離鄉到世界各地,開枝散葉、落地生根的生命故事。

 

世界館001 1
以7座浮空穹頂結合劇場式的燈光設計,打造沉浸式劇場概念。圖:市府提供

策展人王騰崇表示,世界館很值得觀賞的裝置藝術之一,就是第一展區「序曲」,它是由一顆直徑五公尺、360度球形動態投影構成,同時也是目前全台灣最大的球形投影裝置,運用球形投影3分鐘序曲動畫影片,敘說客家族群遠離家鄉,踏上未知的旅程,並與當地文化的融合、轉變過程,以及他們如何保留並發展出獨特的客家文化。

 

世界館012 0
策展人王騰崇。圖:市府提供

王騰崇指出,走入第二展區「世界客家」,則是以蒼穹天光微亮的天光為概念,創造出7座浮空穹頂的沉浸式劇場,入場參觀的民眾可以感受天光意象,在展場就像悠遊在蔚藍海洋裡,從航海區延續到世界20個國家主題介紹,感受多元而在地的文化,看著客家人跋山涉水到世界各地,將異鄉變成故鄉,體驗一幕幕客家人所創造出的奇蹟故事。

 

世界館5 0 scaled
豬仔錢。圖:市府提供

市府說明,整體展場氛圍除了營造天光意象之外,更搭配聲音及燈光營造海洋意象,帶給⺠眾彷彿在海上移動的氣氛,展場中的每個展台就如同海上的島嶼及國家,等著大家一探究竟。

 

世界館007 1
模里西斯的第一份中文報紙。圖:市府提供

此外,市府提到,在世界館「世界客家」展區還有六大必看展品,首先是馬來西亞「客家獅」,有別於傳統的舞獅樣貌,展場所展示的是從馬來西亞空運來台的客家獅本尊,方正的獅頭、上下顎可以自由張合的白色牙齒與誇張鼻子,正是客家獅的特色,現場展出的靑獅代表公獅,而赤獅則是⺟獅。

 

世界館04 0
馬來西亞「客家獅」。圖:市府提供

市府表示,客家人在海外開疆闢土的歷程並非一帆風順,19世紀⻄方殖⺠帝國招攬客家人前往世界各地,擔任契約工。而這些契約工遭受許多不合理待遇,所以被稱為「豬仔」。展覽現場展示的「豬仔錢」就是僱主支付給這些契約工的代幣,它是以陶瓷製成,有各種形狀與圖案。「世界客家」展區也展示「香港客家服飾與花帶」,其中花帶是客家女性手工編織的繩結飾品,可以用於衣飾、燈飾與祈福贈品等,也展現了樸素、寬鬆、簡易的客家特色。

 

市府提到,展品中更有「模里西斯的第一份中文報紙」,模里西斯為位於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18世紀至19世紀期間有許多客家人移民至模里西斯。在1932年,由游俊、朱梅麟等客家人創辦的中華日報,以繁體中文刊載,主要報導與台灣有關的時事新聞,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此次特別在世界館展覽現場實體展示。

 

市府也提及,另外還有「檳城大伯公廟瓦當」,這是檳城海珠嶼大伯公廟的瓦當,客家人尊稱的「大伯公」,就是我們熟知的福德正神(土地公),移居南洋的客家人把這個信仰帶至當地,融合對開墾領袖的崇拜,演變出獨特的「大伯公信仰」。接著是「馬來西亞霹靂州錫礦場模型」,1848年在馬來西亞霹靂州拉律縣發現錫礦脈,吸引大量客家移民前往,參與錫礦開採工作,世界館所展出的馬來西亞霹靂州錫礦場模型,正是訴說這段歷史故事最好的縮影。

 

王騰崇指出,在歷史中,自中國宋代有考究文史記載開始,七百多年的時光裡,客家人自中原土地離鄉遷徙的歷程,航行過地球上的許多海洋,抵達全世界各個大陸板塊,遍佈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度。而在世界各地新的國度與文化更供給客家人新養分,讓客家人⻑出了新的生命內涵,演進成了新的客家人。正因客家人具有這樣的多元性與在地性,以及在異鄉生⻑的力量,反而連結成在全球不同角落的客家文化故事,繽紛而美麗,更是華人史上,一個特別而豐厚壯闊的歷史紀錄篇章。

 

新聞處長羅楚東表示,世界館試圖呈現早期客家人離鄉闖蕩、打拚事業、落地生根的故事與軌跡,並透過創新的方式展現這段客家遷徙史。世界館團隊費盡心力彙集全球八大地區、20個國家的客家足跡,以及世界上22位客家名人故事,將珍貴的文本一一轉化為展覽元素呈現在世人面前,非常值得民眾特別前來觀賞。

 

羅楚東補充,世客博展期自8月11日至10月15日,共規劃世界館及台灣館2大主展區,還有8大副展區、17個衛星展區;其中台灣館位在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99號,而世界館則位於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100號,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四上午10時至晚間7時,周五至周日則是上午10時開放至晚間9時。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