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副刊/酸果樹

0119副刊像片一 scaled
酸果樹的果實。圖:劉秀鳳提供

住在台南那幾年,喜歡到巴克禮公園走走路,每當開車經過文化中心準備左轉前,總能迎面照見一棵美麗的、開滿細細碎碎金黃花朵的樹。

還不曾為它停下車,不曾就近觀察,只覺得它的枝條細葉像極了酸果樹──或正確地說「羅望子」──曾與我同一所高中畢業都會記得的樹。奇怪的是,記憶中校園的那棵酸果樹,彷彿時時都有酸果掉落,卻因長得太高了,不記得它開花的姿態。

而文化中心旁這棵樹,每回經過,看見的總是花兒綻放綴滿一樹,卻不見它結果。在我刻意帶著相機,要來拍下它美麗容顏,那個颱風過境的七夕午後──樹倒了。我特地下車,走到倒臥的樹旁,我說,這是酸果樹,這應該是酸果樹,只是沒見到果實。陪同處置倒塌樹身的人員,是文化中心的主管嗎?在倒臥地上的繁枝密葉與碎花間,找到了小小的莢果,指著告訴我:「這兒有果實。」

又過了幾年,我才知道高中校園裡的酸果樹也早在2004年倒下了。後來更知道,很快地,又新植了一棵酸果樹。只是不知道這新植的酸果樹是否同樣結了滿滿的酸果,是否同樣總有人在樹下殷殷期盼著它掉落的果實?

酸果
60期《南女青年》封面是手繪的酸果。圖:劉秀鳳提供

我們讀書的那個時代,在台灣認識酸果的人並不多,更別說知道它是南洋一帶常見的食材。當料理用的酸果,取用的果肉多半還是青澀的,而我們撿拾的是已近似蜜餞褐色軟黏的,酸中帶甜。雖說酸中帶甜,許多人還是無法忍受它的酸。但這毫不損及這樣的一棵樹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它曾出現在我們校刊的封面,曾經有老師為它寫了一首詩,作為對畢業生的祝福。而我們那一屆,有個班級約著十年或十五年後,全班要在酸果樹下重聚。

 
           

昨日黌宮,昔日少年早已不復年輕,畢業後會重回校園的又有多少人呢?離開校園,酸果樹的身影也在記憶裡逐漸遠去,只不過,從台南女中走出來的莘莘學子,多半會認得成大大學路上也有一排酸果樹,只是,車來攘往的大馬路上,應該很少人放心撿拾它的落果吧。

0119副刊相片二 scaled
台南歸仁地區和順路上的酸果樹,十二月底結滿了果實。圖:劉秀鳳提供

讓我納悶的是,不知是否酸果樹曾經成為可採購的行道樹樹種,台南太子路到和順路一帶,我回娘家的路上,幾年前種植了一長排酸果樹,鄉下灰僕僕的道路上,樹身也多煙塵,但那細細碎碎的葉子,我認得。果然,沒過多久,樹上結了果子,這幾年,樹長得高大了,偶爾可見到東南亞面孔的人們,拿著長長的竹竿採摘酸果。

前幾天逛緬甸街,每家商店隨處都可發現酸果加工品,因為不熟悉南洋料理,不知該如何利用,看了又看,最終只能忍住好奇。卻無意發現某個架上一盒盒圓柱型透明塑膠盒裡裝著撥了殼,裸露果肉,撲了一層糖粉的酸果,嚐起來果然是當年的滋味,這才知道,這滋味多麼令自己魂牽夢縈。

那天特地找出塵封已久,我曾參與編輯的高中校刊,封面是手繪的酸果,封底是那首給畢業生的祝福,我沒記錯的話,是我非常喜愛的柳惠容老師寫的,只可惜翻遍整本校刊,沒能找到任何文字提及作者。前幾年得知柳惠容老師已離開人世間幾年,對老師的感謝與緬懷已無處傳達,就藉著將這首詩抄錄出來,像是遙寄一縷馨香,也聊表我對高中校園那棵酸果樹鄭重的思念。

「蟬嘶中迸出纍纍的

飽滿

綠葉與白衣黑裙殷殷守望

 

從微渺漲成渾圓

把酸澀釀就甘甜

是無聲的動力

不喧嘩的蜕變

 

每一片細葉都迎向陽光

每一顆果實都歡然成長

如揚帆的你

正是整裝的兵士

披甲躍馬

雄姿英發

 

有一天我們會在此重聚

圍著羅望子細數戰績

願我們

年輕如綠葉

豐美如碩果

並把生命唱得如蟬嘶般

悠遠

透亮」(全詩摘自60期南女青年封底)

作者:劉秀鳳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