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交通意外導致罹患多重慢性病的楊阿姨長期臥床,生活需他人協助,無法工作,更讓本已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身為獨生女的小珍獨自肩負起照顧母親和維持生計的重擔,壓力常常壓得小珍喘不過氣,時常在暗夜中哭泣,不知道何時才能解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家醫科醫師林佳萱指出,目前台灣有近六成的失能、失智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完全仰賴家庭照顧,平均照顧時間長達十年。家庭照顧者面臨的壓力包含身心負荷、經濟負擔、角色壓力、社會疏離等。對此,部桃護理師戴玉霞提醒,政府提供照顧者許多資源,照顧者可多加利用。
有關照顧者面臨的壓力,林佳萱說明,照顧失能者耗費大量體力,精神上維持緊張狀態,容易感到身心疲倦、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憤怒或焦慮等負面情緒;照顧者因照顧家人需要減少工作時間或請假,導致收入下降,且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經濟壓力;主要照顧者在新舊角色間的衝突矛盾,或與其他家人在照顧工作上存在分歧,使個人面臨抉擇與協調上的困難;照顧者工作時間及安排受被照顧者影響,個人時間減少,參與社交活動的機會降低,缺乏娛樂生活和無法滿足個人的人際需求,可能導致與社會疏離。
戴玉霞說,政府有提供許多資源,幫助照顧者減輕壓力。例如,為避免照顧者過度勞累,政府提供多元化的喘息服務,為照顧失能者每年提供14天至21天的「喘息服務」;透過紓壓活動、支持性團體及心理協談等方式,可提供照顧者情緒支持和紓壓;政府提供「稅金減免」為照顧者提供經濟補償,亦有國家提供「照顧津貼」,將家庭照顧視為一項工作,由政府全額或部分支薪給照顧者;政府也為在職照顧者提供兼顧照顧與工作的支持措施,例如彈性工時、企業設立日間照顧中心或特約機構托老服務。
部桃表示,子女在承接照顧長輩責任時,是經歷一段生命體驗,充滿付出、欣慰和失落的過程。在面對失落時,他們需要被支持。鼓勵照顧者在日常中建構部分屬於自己的生活,除了有助於照顧壓力的調適,也是未來回歸生涯的後盾。照顧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引發情緒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想法;因此,改變對事件的想法,可以緩解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