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這幾年房市就具一定能量,2023年八月新青安政策上路更帶動房市熱絡,也使得房價衝高,不過房價所得比、房貸負擔率都過高,也讓學者擔心。央行理事、台灣經濟研究院張建一院長8日受訪表示,房地產可以讓周邊相關產業可以發展,不過央行希望房市更健康、也不樂見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央行不是要打垮房市,而是要穩定金融;他提醒,這幾年房價已經太高,「要當心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再加上少子化危機,對整個房地產與經濟其實都是傷害、也是大衝擊。
近年房價高漲,新青安又帶動一波買氣,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衝高,投機炒作現象也多;央行去年9月決定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成效逐漸顯現!張建一說,包括房市投機需求減少,交易量縮,價格漲勢收斂,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央行統計,今(2025)年1月底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高點的去年6月底37.61%降至37.12%,再降到今年2月底的37.1%,3月底降到約36.9%。
張建一指出,房地產業可以帶動周邊像是水泥、鋼筋、裝潢、水電…等產業,促進經濟與產業發展,這是好事,不過央行不希望看到房市過熱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不過他表示,這一波房市過熱,央行看到許多亂象,像是有些購屋者沒有考量自身負擔,向銀行借款買房、想等幾年後,寬限期過後待房價漲了,再賣掉房子,利用銀行信用資源操作房地產,這不是好現象。
張建一說,如果你是完全用自己的錢去買房,那沒問題,央行不會管,但不少民眾是利用向銀行借房貸、且不是自住用,而是投資炒作,這就很不好,央行必須穩定金融市場、控管銀行的風險,但非「打房」;另外,央行希望銀行的信用資源更能運用在實質產業,讓國家的整體產業發展得更好。
此外,台灣的少子化現象相當嚴重,新生兒出生數大減,國發會推估,若此現象持續,預計2070年國內總人口僅剩不到1,500萬人。張建一表示,這是很讓人堪憂的事,且我國最新房貸負擔率達超過45%,整體平均房價所得比達10倍多,普遍民眾所得不高,但房價太高了,如此的地產經濟不均衡也不健康。
房市太瘋狂、過熱,房價一直拉高,並非好事,張建一認為,要當心到一個時間點「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也不想結婚生子,少子化現象更加惡化,年輕人只會租屋,想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他提醒年輕人要買房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盲目進場,負擔力不夠又背著3、40年房貸,真的很可憐;現在國內房價到今年第一季已有下修跡象,央行預期今年第三季會下修得更明顯,盼房市朝向軟著陸並有效降溫,往健康穩健來發展。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