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投資熱區未必有人買?一名網友觀察台積電設廠區附近房市,發現部分華廈乏人問津,引發對管理費、空屋與未來使用情境的討論,對此,專家也提醒購屋前須審慎評估社區規劃與管理風險。
一名網友在PTT指出,近期在看台積電設廠區附近的房子,發現有些華廈社區明顯是被投資客搶進,現在卻完全沒人願意接盤,甚至連低於市價也沒用。
他便好奇這些房子最終會有什麼命運,「會慢慢變鬼樓?還是租金報酬低到乾脆空著?或是被法拍、變成社會住宅、老人住宅之類的?」如果真的有人買,「住進去的少數住戶會不會超慘,電梯壞了沒人繳管理費、公共設施也爛光光?」
貼文引起熱議,網友們紛紛回應,「華廈公設主要就電梯,比大樓維護簡單多了」、「大安區華廈才是極品,華廈進出單純但維護管理費高,台北市大安區住戶經濟狀況好,維護得都很棒。像我在新竹看二手,買華廈不如買公寓」、「你看到現在一層好幾戶的房子,N年後下場都一樣,只是位置好就是有人要租」、「重點是地點啦!地點好,爬樓梯沒車位公寓都有人買;地點爛,電梯社區照樣沒人要。」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曾提醒,戶數少的社區,像是華廈物件都會遇到電梯、公設維修費用相較偏高的情況,還有是否有管委會、管理員的問題,有時得推派住戶代表來擔任社區管理與安全,或共同負擔費用來加裝防盜安全設施。
陳炳辰建議,民眾購屋時確實得考量戶數多寡以及社區規劃狀態,整體來說,可先深入瞭解產品,與未來社區維修負擔風險等,看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再評估要不要購置。
針對戶數少的社區,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曾表示,戶數少確實會導致管理費較高,但管理費高低必須依照戶數、坪數、服務各有不同,哪一個比較好,很難一言以蔽之。
郭紀子解釋,管理費支出部分,通常以人事成本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就是經常性支出如電梯保養費、外牆清洗費等;至於管理費的分擔方式,法律規範為「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或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規約規定」。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