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spot_img

副刊/有毒顏料上的虹光,扭曲又迷人:閱讀喬.蘭斯代爾小說精選集《魚夜》

0721副刊fn
《魚夜》書封。圖:翻攝自Rakuten kobo

喬.蘭斯代爾(Joe R. Lansdale)的小說精選集《魚夜》(The Best of Joe R. Lansdale)是一本充滿驚奇的短篇故事集。書中作品橫跨多種風格與題材,結合了黑色幽默與恐怖驚悚,情節異想彷彿走入其他宇宙。無論是被改編為動畫與電影的知名篇章,或是那些難以歸類卻令人難忘的短篇,蘭斯代爾始終以他銳利的筆鋒,帶領讀者穿越常理邊界,直指人性的本質與生命的荒謬。

精選集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魚夜〉,這篇因Netflix動畫影集《愛╳死╳機器人》改編而聲名大噪的作品。故事講述兩名男子因汽車拋錨在沙漠度過的夜晚,老者談及上古時期沙漠曾為海洋,並分享他曾見到魚群在空中游動的奇幻經驗。夜幕降臨後,神祕景象竟然真實上演——透明魚群在荒原盤旋穿梭,宛如回返宇宙誕生之際,抑或見證死者記憶的倒影。這段描寫短短幾頁,卻營造出夢幻與不安的交錯。動畫版本保留了這份詭譎與美感,使故事在視覺上再度昇華。

除了〈魚夜〉,其他許多短篇亦展現出蘭斯代爾對荒誕與極端情境的駕馭能力。如〈哥吉拉的十二步驟戒癮療程〉以一種惡趣味方式模擬怪獸自我(無法)康復的過程,〈救火犬〉與〈擋風玻璃外的地獄〉則分別探索人與獸之間的模糊邊界以及暴力、信念與恐懼之間的微妙張力。某些篇章甚至讓人聯想到美國南方民間傳說與B級片的結合,像是夢中斷片的胡亂拼湊,既熟悉又陌生。有點嘲諷,或是惡意,但又在極端的設定條件中發現人的核心信念,而折射出了奇異的美好,像是有毒顏料上面虹光粼粼的扭曲——扭曲,但迷人。

然而,蘭斯代爾的作品並不止於怪誕與幽默,也不乏帶有現實寓言色彩的篇章。〈六八年夏天的郊遊〉與〈錯過恐怖電影的那一夜〉這兩篇以青少年為主角的故事,描寫年輕人為了尋找刺激而魯莽行事,最終招致無法挽回的後果;表面的青春活力與玩笑背後,潛藏報應的冷酷法則。尤其是〈錯過恐怖電影的那一夜〉,其故事也因刻畫「行為必然帶來後果」的命題而令人警醒。乖張與暴力並存,使人一笑之後心頭一緊,也許正是蘭斯代爾的致命魅力。

整體而言,《魚夜》這本精選集既能喚起讀者內心深處的原始驚懼,也能讓人在驚訝與失笑之間再無法置身事外。在我看來,喬.蘭斯代爾彷彿一位鄉間說書人,盤腿坐在門廊邊或汽車旅館的搖椅上,娓娓道來那些介於幻奇與現實的奇談異事。這樣的敘事方式,不禁令人聯想《聊齋誌異》中那種「市井奇譚」的風格:談笑間的古怪軼事,暗藏人情世故與社會寓意。

《聊齋》收藏了鄉野傳奇、狐鬼妖異卻富於倫理隱喻的清代民間故事;同樣的,《魚夜》也構成了當代美國社會的鏡面。譬如描寫青少年誤入歧途的故事,鋪陳的驚悚劇情,正指向了道德鬆動與文化暴力的事實。怪誕不經的情節、嬉笑怒罵的包裝,裸裎了社會殘酷。可以這麼說,每一篇看似失控的短篇背後,都潛藏對生命、倫理與社會的冷靜凝視。若說蒲松齡藉鬼狐道出人情的冷暖,那麼蘭斯代爾則以殭屍與怪獸之形,反映文明的扭曲。

一則則口耳相傳般的通俗語調與誇張敘事,營造了恐怖與幻想的氛圍,並置幽默、暴力與溫情,用以逼視人性邊緣。蘭斯代爾所編織鄉野傳奇的現代版本,主角可能是賞金獵人、沙漠裡的迷途者、洗心革面的怪獸、或僅是一個走錯路的青少年,但這些「小人物悲喜」,透過奇幻或暴力的轉折,抵達一種謬妄與真切並存的矛盾啟示,也就逼迫讀者受到感受與想法的衝擊,大汗涔涔,又淋漓酣暢。

作者/傅淑萍
現為「我們的教學事業有限公司」講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部落格「樂遊原」與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曾任聯合報文學寫作營講師。曾擔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與命題老師。


原始文章:本文章由《桃園電子報》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