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一名40多歲患者,兩年前健檢發現糖化血色素(HbA1c)為6.1,屬於糖尿病前期。雖然他積極運動、控制飲食,但兩年後數值仍升至6.4,逼近糖尿病的門檻。凱程診所院長、家庭醫學科張凱傑醫師指出,這些生活型態調整的努力確實延緩了病情惡化,但效果已達瓶頸,因此建議患者口服GLP-1腸泌素治療。而經治療後,患者回饋血糖與體重有正向變化,並覺得睡眠與生活品質較以往更佳。
張凱傑醫師表示,過去糖尿病前期的治療多以生活型態調整為主,但實際執行時卻充滿挑戰。隨著GLP-1腸泌素藥物的口服與針劑多元選擇問世,患者可依自身需求,在醫師的專業評估下找到合適方案。
7成糖尿病患者合併過重或肥胖 糖胖症成現代健康挑戰
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250萬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將近7成同時有過重或肥胖問題,換言之,約175萬人正面臨「糖胖症」挑戰。張凱傑醫師指出,糖胖症(Diabesity)並非單純的糖尿病,而是「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的組合,在現代社會相當普遍,且伴隨嚴重的健康風險。若患者沒有妥善控制血糖,長期下來會對血管和器官造成持續性的傷害,進而引發心臟病、腎臟病、神經病變、眼疾,甚至代謝相關的疾病。這些慢性併發症一旦發生,就很難逆轉,生活品質也將隨之下降。
糖胖症只看血糖不夠 「內臟脂肪」也要注意
張凱傑院長解釋,糖胖症的問題不僅與血糖有關,還牽涉到全身性的代謝失衡。造成糖胖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胰島素阻抗、生活型態不佳與慢性發炎,其中內臟脂肪最為關鍵。當內臟脂肪高於標準值9,脂肪細胞變得更大、更多,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代謝問題也會進一步惡化。
減重能有效改善血糖與代謝,但張凱傑院長表示,真正能成功減重的糖胖症患者不到3成,相當於每20名糖胖症患者中,就有1個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在生活。
糖胖症治療核心在「體重管理」 GLP-1腸泌素藥物護心腎
「如果不解決體重問題,血糖控制只是治標不治本。」張凱傑院長說明,根據國際治療指引,體重管理已被列為糖胖症治療的核心。除了生活型態介入,近年來藥物治療持續發展,目前已有SGLT2抑制劑和腸泌素GLP-1類似物,讓患者的治療選項得到擴增。
其中,GLP-1腸泌素因具備多重作用而受到重視,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幫助降低血糖,還有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與增加飽足感等作用,因此在減重與降低內臟脂肪方面展現潛在益處。相關大型研究也顯示,這類藥物在部分研究中顯示,可能與糖化血色素變化與體重控制相關,並有文獻指出與心血管與腎功能風險控制具有關聯。有鑑於此,針對合併有心腎疾病的糖胖症患者,新一代長效型口服減重用藥已被納入美國糖尿病學會與美國心臟學會2025年的照護建議,可作為治療選擇之一。
醫:早期積極介入 部分患者可望逐步調整用藥
張凱傑院長指出,若能在糖胖症早期積極介入治療,並搭配有效的體重管理,有機會逆轉病程,不僅降低血糖,甚至可逐步減少或停用藥物。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若能成功控制飲食並減重,血糖可維持在不需藥物治療的範圍。部分臨床觀察亦發現,當體重下降5%至10%時,對共病如降血壓與降血脂藥物的需求也明顯減少。
「體重的改善並非僅是數字的改變,更代表病人獲得一個翻轉未來十年健康的契機。」張凱傑院長鼓勵糖胖症患者,只要提早發現、積極治療,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就有機會重拾健康。
【延伸閱讀】
新型腸泌素助擺脫「糖胖惡性循環」 醫籲還要「這樣吃」兼顧血糖和體重
資深糖友如何實現「糖胖雙管齊下」?名醫游能俊揭逆轉糖尿病的新曙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