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桃美館拓展藝術教育 館校合作成果分享會8/27登場

從聲音到植物,孩子如何用藝術認識家鄉?桃園市立美術館將於8月27日舉辦「館校合作成果分享會」,邀請藝術團隊與學校教師共同分享「青埔小偵探」與「青埔小植人」兩項主題學習計畫,展現藝術教育與地方文化融合的多元成果。活動將於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國際演講廳舉行,桃美館歡迎關心藝術教育的各界人士參與。

S 29720745 0 scaled
學童運用稻殼製作掃把。圖:桃美館提供

桃美館表示,兒美館為桃美館目前營運分館之一,自113年4月開館以來,積極響應新課綱「跨域多元學習」理念,推出多項融合在地特色館校合作計畫,113年首屆辦理,推出「館校合作計畫:聲音系列」,攜手聲景藝術家鄭琬蒨與藝術人文教師共同設計課程《青埔國小放送中》,課程引導學童透過聆聽家中、戶外甚至即將消失的聲音,發揮想像描繪聲音的形狀,並透過設計《青埔小偵探》學習單,以聲景同心圓的方式,引領孩子們認識兒美館、了解青埔,進而建立對地方的認同感。

S 29720750 0 scaled
青園國小學童以書法模擬聲音。圖:桃美館提供

桃美館提到,延續「聲音系列」課程,114年更進一步延伸至桃美館營運的另一場館「橫山書法藝術館」周邊,規劃《聲音圖像譜》課程。課程記錄書藝家從磨墨到書寫的創作聲響,結合書法與聲音美學,引導學生創作「聲音圖像」與「圖像譜演奏」,並發展為青園國小的校本在地閱讀課程,讓孩子們從聽覺出發,感受書法藝術的現代語彙。

S 29720738 0 scaled
青埔國小館校課程介紹植物多樣性。圖:桃美館提供

桃美館表示,除了聲音主題,兒美館更結合青埔地區的農耕文化,與藝術團隊江湖開放工作室合作,規劃《青埔小植人》課程,以在地特色米種「桃園6號」為出發,設計出《Micasso(米卡索)》、《跟著米粒去旅行》、《米的尋根之旅》、《稻控七十二變》等具五感體驗的豐富內容。透過觀察植物圖形、認識自然素材與生長週期,讓學生親手在校園培育一盆稻子,並結合空間探索活動,以身體感知空間與地景,深入了解青埔的文史風貌。最終以設計出「青埔小植人」學習單,引導學生認識在地環境並思考未來生活的可能。

S 29720762 0 scaled
學童以生活周遭聲音進行即興演奏。圖:桃美館提供

桃美館提及,該館將於8月27日舉辦「館校合作成果分享會」,邀請合作團隊江湖開放工作室、聲景藝術家鄭琬蒨,以及青埔國小、青園國小的師長們,於兒美館國際演講廳,與藝術教育界及社會大眾共同分享館校合作計畫歷程與成果。現場將正式發表兩套學習單,讓兒童透過創意學習認識聲音藝術與自然觀察,拓展藝術教育的可能性。歡迎對藝術教育有興趣的學校教師與社區團體報名參加,更多活動詳情可至桃美館官網兒美館臉書查詢。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