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本《最快樂的樹》以擬人化第一人稱的視角敘事,說著小樹在一棟公寓外,長成了一棵銀杏樹,起初只有一樓的高度,漸漸長至跟公寓頂樓一樣高,這一路成長過程中的的所見所聞及自身的感受。
很喜歡整篇黃綠色調的搭配,祥和平靜又充滿希望的氛圍,直到小樹看見獨居的奶奶時,他開始沉思,畫面也以暗黑褐色來表現,冬天時樹葉掉落也只剩枯枝而已……原來凋零的枯枝是為綠葉鋪路,如同家族新生命的傳承。
這不只是樹的故事,更是我們對生命的體悟。

每棵大樹都是從一粒種子開始,靜靜埋在黑暗的泥土裡,不必急於見光,就只是在幽微處生根,正是生命的第一課,「學會向下,穩住自己」,當嫩芽破土而出,風雨來訪時,它不懂躲避,只是迎著天空伸展,每一片葉子,就這麼迎風而上。
年輪一圈圈長成,刻下烈日的灼痕,也收錄月色的溫柔。每當長得又高又大時,總有人來修剪它的枝,但這不就是推動著繼續長得更濃密、更深入嗎?被剪去的枝葉不代表失去,而是讓力量回到根裡。即使風暴曾折斷它的枝幹,但仍在春天的某個清晨,新芽依舊綻放,仿佛未曾受過傷。它因此懂得——生命不是沒有裂縫,而是讓光從縫中流進來,直至樹影覆滿大地,它不再急於長高,而是用枝葉為別人遮蔭,將果實交給鳥群與人間,將自己的一部分,溫柔地還給世界。

生命,原來不是只向上生長,而是在一次次的修剪與重生裡,學會安靜地站立,並用所有經歷過的風雨,化作守護的形狀。小樹的一輩子就是這樣周而復始,長成過程中他說著:「每次管理員先生修剪我的枝葉時,都令我很痛,痛得筋疲力竭。但很奇妙,他修剪得愈多,我便長得愈高。」是啊,每個人的人生故事中都有著那麼幾次深刻的疼痛感覺,若不是經歷過這些又怎麼有今天的自己呢?

我們跟著小樹成長的過程一起感受所有的歡喜與悲傷,但當樹的年紀愈大長得愈高時,就只有長長的影子陪著他,大部分的日子都是獨自度過,小樹想著:「我還能長得多高?我想了一遍又一遍。」熟齡的我們應該更有感了,為了長大長高,一直努力著接受所有的磨練,那還要長多高呢?外在名利的追求絕對是無止盡的,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我喜歡結局的安排,除了生命傳承延續帶來新希望之外,那是一種回歸本質的探索及利他的共好,這才是最快樂的事。
作者:文亭硯
退休高中國文教師,熱愛閱讀喜歡書寫,目前是熟齡繪本閱讀推廣及帶領人且為安可人生~後青春繪本館專欄作者,並擔任各日照、據點活動講師,以繪本陪伴長者服務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