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

AI算力中心帶動用電!桃園推小水力、強化電網迎挑戰

121e8afc 7cfe 42ac a129 bc6fa2a3c5f9 scaled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日聽取經發局及環保局「桃園市供電穩定及再生能源發展」專題報告。圖:市府提供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20)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經發局及環保局「桃園市供電穩定及再生能源發展」專題報告後表示,桃園為許多AI產業進駐的首選之地,可預期需面對未來AI算力中心大量用電需求,對此,市府除了積極與台灣電力公司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強化電網韌性與供電穩定外,也同步推動「桃園市小水力發電推動聯盟」,並與中央大學簽署「環境治理與智慧防災MOU」,結合中央、企業與學界力量,加速綠能推廣、強化污染監測,穩健邁向淨零轉型,實現永續城市願景。

c0952bd4 d5a0 416a a5a1 bbbc06d891ca scaled
副市長蘇俊賓也表示,此次風災衍生的受損太陽能板至今尚未處理完畢,顯見其末端回收處理機制仍有挑戰。圖:市府提供

張善政指出,已停止於埤塘及公有土地上設置大規模光電設施,目前僅發電量有限的屋頂型空間尚可使用,以避免光電廢棄物處理難題造成環境負擔。日前指示環保局針對太陽能板的設置,召開專家學者會議,檢視相關規範與安全檢查機制,在中央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地方的規範。

環保局指出,桃園未來將以四大原則作為光電設施的設置指引。首先,設置區位管理,排除山坡地、環境敏感區、陳抗區等不適合地點,避免生態衝擊及民眾反彈;其次,安全與維運,推動第三方安全檢查與定期健檢機制,確保既有設施結構安全;第三,廢棄模組處理,提前規劃廢棄或災損光電板的處理及暫存場地,並推動再利用;最後則是社會參與與透明,導入環社檢核及社區溝通機制,讓民眾更瞭解設置過程。環保局強調,桃園的指引並不是要取代中央規定,而是希望能補強安全、環境與在地管理,讓再生能源發展能更穩健。

副市長蘇俊賓也表示,此次風災衍生的受損太陽能板至今尚未處理完畢,顯見其末端回收處理機制仍有挑戰,未來在設置時即應依據風險管理機制建立門檻及規範,考量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區及其抵抗極端氣候威脅的因素嚴格把關。另外也建議善加利用空污擴散模擬結果,掌握各區不同季節的空氣品質,並釐清電廠排放污染物對周遭範圍的影響程度,將相關數據提供予市府及台電公司交流平台參考,共同因時因地研擬特定季節的發電對策,減緩電廠對空氣品質的衝擊。

經發局說明,供電穩定對工業發展至關重要。隨著大潭電廠第8、9號機組上線,桃園電力自給率已提升至154.7%,足以支應目前產業需求。然而,經濟部預估至2028年AI用電需求將再增2GW,電源與電網仍面臨挑戰。市府除定期與台電公司協調變電所用地、輸電線塔及公共建設用電外,也推動用戶端儲能補助、能源管理系統及虛擬電廠導入,協助產業及住商用戶強化智慧儲能,確保供電無虞。

環保局表示,為了兼顧民眾的健康及能源發展,市府除了針對轄內電廠持續加強管制、啟動跨縣市聯防與環保交流平台外,亦將檢視太陽能板設置規範與安全檢查機制,確保光電發展穩健。同時,環保局也將持續結合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及各地管理處資源,以及借助民間企業力量,致力推廣小水力發電技術,並盤點桃園小水力發電潛力場址,發揮桃園埤塘水資源優勢,以穩定能源供應、降低污染排放為目標,共同守護市民的健康,穩健推動桃園產業發展。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