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沒有地鐵到達的荒郊野外,如孤立的小島,廢棄的造船廠、空蕩蕩的乾船塢、懸在半空的穀物升降機、絕無生氣的紅磚廠房和鐵絲網攔起的廢墟、殘舊的木屋⋯⋯迴盪被時間遺忘的悲歌,空氣中飄浮貧窮流浪的垃圾酸味,以及曾經繁華的煙塵泡影。
伸入紐約灣上游,與東河交匯的它,和華爾街隔水相望,黃昏拓印曼哈頓下城天際線,彼岸的勝利女神如剪紙在眼前閃閃炫耀。
川流不息的觀光客流連於布魯克林大橋、曼哈頓橋打卡,沒有人聽見百年前紅鉤航運港口上碼頭工人的吆喝聲、日夜不息繁忙卻井然有序的貨船氣鳴笛遠航的聲音;沒有人望見這水手小鎮收納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移工的排屋,更沒人在乎它以處於曼哈頓哈德遜河前的重要位置,曾在長島戰役捍衛美國獨立的功勳。
人們只知道這裡曾被《LIFE》雜誌評選為全美最糟地區之一,而全然不在乎它是陸運取代海運的祭品;連接布魯克林-皇后區的高速公路、布魯克林-巴特里隧道狠狠切它的上空過,原本邊緣的低收入戶國民住宅社區,更被邊緣化。
犯罪、酗酒、暴亂成了抗議的武器,塗鴉、垃圾、荒煙蔓草淹沒了碼頭。

從住處經過十三街哈西迪猶太人區、林木蔚然建築古典的富人區、布魯克林大樓林立的市中心,來到這因為紅土地質和地形看似一尖角指向紐約港而得名的「Red Hook」,有種埋進西部荒野影片的錯覺。
街頭鐵絲網上隨意掛起的二手衣飾、角落擺出的小玩意攤子、有一搭沒一搭的餐廳座椅,如停格的小鎮踩著被遺忘的慢調兀自悠哉自在。
數百年前這水濱沼澤住的是萊納佩人(Lenape),一批批荷蘭殖民在十七世紀佔領這片土地,名之為魯德胡克(Roode Hoek),至今還留下以Van Brunt、Van Dyke等荷蘭家族命名的道路。
這些小人物發跡奮鬥的傳奇書寫成美國史,儘管壯烈而輝煌,卻都在後浪推前浪,前浪跌入沙灘上的潮湧之間被翻頁,塵封。直到某些風潮再起,如冬盡春來冒出一點點野花,留住古老氣息的街景成為吸引的魅力,而燃起另一頁繁華。
Fairway Market超市、IKEA入駐、街頭美食活動,讓這偏僻的小地方逐漸恢復人氣。空曠,租金低廉,容許個性肆意發揮,創意無限伸展的特質,引來表演者、藝術家、音樂家、文創設計師聞香入駐,老水手酒吧、畫廊、餐廳、酒莊,以換血式的質變,賦予這處處死寂的區域,欣欣向榮的新意。
正如今天走入的廢棄廠房,手做的項鍊耳環、自家吹出的玻璃器皿、得自老祖母手藝的繡花衣衫、花瓣蠟燭、一針針鉤出來動物娃娃、編織提袋、手繪杯墊、鑰匙圈,母女獨創的圍巾背心、非洲項鍊服飾…..攤攤有亮點,件件有故事,擺設精緻細膩,有花有音樂,輕鬆而愉悅。

牽著狗,推著嬰兒車,品著酒,帶著朋友一起來的人們東張西望挑選入眼動心的佳品,店主人微笑欣賞眼眸倒映的讚賞,不催促也不勉強,賓主相敬相歡,買賣純在知己知音的默契中。
有些作品幽默而具哲思,譬如某張張掛在牆上的絲巾,黃色底面印著中世紀版畫圖樣。被一幀幀相框照片圍視的女子,一身穿戴貴氣,表情愁苦地攬鏡自照,映出身後詭詐得意的小鬼和抿嘴壓抑的心思。
「給我一點時間,我需要跟內心負面的心魔對話。」
這句話就像小說的開頭,在每個注目的心裡編寫自己的故事⋯⋯。
有趣的是遇見好幾個首飾攤主都來自大陸,山東到紐約讀設計的兩個女孩,一身靚亮的打扮演繹來此八年的熏染,以寶石結合中國傳統為作品增添寓意。被在紐約經商父母騙來美國旅遊,就這麼留下讀書的男孩,十二年裡做過台灣奶茶、珠寶首飾生意,嘗試過內銷中國不成,改於下城租店面,言談之間捲出一個又一個生命轉折的波峰,卻聞不到落寞無奈的味道。
在紐約生根的經歷,讓他們都有回不去的感覺,和勇於挑戰的定力,因為這是紐約,全世界的人都想來這築夢,相信踩著一個個好奇、興趣、多元共生的節拍,自能走出來細水長流的未來。

氣溫24度,有風無雨,有陽光無燥熱,是夏日卻很春天。
香燭店裡、海鮮餐廳、烤肉店、檸檬派鋪子前大排長龍,沿街搭起的帳篷座椅、花園白色桌邊、吊燈吧檯調酒櫃前,坐著一張張愜意的臉孔,吐出一條條綿綿密密的家常閒談。
這裡像台北華山,卻是不繁榮的小區;如高雄駁二特區,卻是不現代感的港口;有點安平的感覺,卻沒有異國風情的領事館、商業大樓。
不冷不熱的街頭,屬於美式的周末有著薩克斯風的慵懶、鄉村音樂的清純和沙鈴撞擊的自我。如藝廊的店家,陳列展示自東歐小國、各式想法的設計,吐露對空間對生活的熱情。
沒有人知道這裡是否會成為另一個蘇活區,但隨因緣自在的態度、埋入骨子裡的水手的多元兼容性,和原本工業航海的基底,自會生長出自我的風景。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