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汙染物可能是加速衰老的主因。醫師張適恆表示,不同於人可透過排尿、排汗來排除塑化劑,塑膠微粒很難排出人體外,且塑膠微粒會干擾腸內菌相,惡化腸道環境。他建議,民眾平時喝過濾飲用水、少吃帶殼海鮮、保持地板清潔、避免塑膠包裝,以降低攝入塑膠微粒及罹癌風險。
急診科醫師張適恆在其YouTube表示,許多研究指出,加速人體衰老的原因可能是塑膠微粒污染物,它會分解為奈米塑膠微粒,「容易藉由腸胃道、呼吸道,甚至皮膚進入人體。」
塑膠微粒會加速人體老化 傷害腦、心、肝、肺、腎臟等器官
他表示,過去認為塑膠微粒不是活性物質,但去年9月南韓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會進入小鼠的脂肪,產生「脂肪生成不良症」,加速人體老化,例如腸躁症患者糞便的塑膠微粒濃度較高,「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及心、肺、性腺、腎臟、關節、骨髓、大腦等的塑膠微粒濃度越高,人體衰老速度越快。」
張適恆表示,塑膠微粒會刺激細胞,甚至刺激基因,進而危害人體健康。他提供4項遠離塑膠微粒的方法。
1. 過濾飲用水。包括喝的、煮飯所用的水,因塑膠微粒大多經由飲食進入身體,飲用水更是佔一大部分,民眾可選擇使用濾水壺。濾水壺等簡易設備就能過濾掉90%以上的塑膠微粒。
2. 海鮮別連消化道一起吃。塑膠微粒會堆積在海洋,海洋動物再藉由食物接觸到塑膠微粒,而塑膠微粒大多累積在其消化道。「其中,帶殼海鮮最為嚴重,例如文蛤、牡蠣、淡菜,因為人食用時,會連同消化道一起吃。」而吃魚一般會先去除內臟,較不易吃下塑膠微粒。因此,吃海鮮應以魚類為主,且應選擇食物鏈底層的小魚。
3. 保持地板乾淨。家中灰塵含有塑膠微粒,人會因此吸入肺部,塑膠微粒在肺中會分解為更小粒子,甚至進入器官和大腦,危害人體。
4. 避免塑膠包裝。塑膠包裝不只會滲漏塑化劑,更易脫落塑膠微粒,而使用塑膠容器時,別直接加熱,能裝冷的食物就別裝熱的,最好自備耐熱容器。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今天真的特別熱!內湖高溫提早1個多小時 氣象署揭秘
. 「頸掛風扇」錯了!醫揪「它」真正降溫!用錯反傷心血管
. 不是白肉!大型研究:用「它」取代紅肉最能防心梗 越多越有效
. 獨家/印尼接生4.2公斤寶寶「頭被扯斷」!台灣醫揭「國內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