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買房不能只看房價!專家揭更急迫事「更健康長壽、減少災害」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一直以來,國人買房時多相當看重房價,以及區位區段、建材、配備、保值性…等等,不過多年來因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趨多,該如何建構一個更堅韌的社區,已越趨於重要;持續推動永續生態與健康社區理念達17年、冠竑建設董事長張水田表示,作為建築人,不是只是蓋房子,而是要更具備ASR建築人社會責任的推動與倡導,打造更具韌性且健康、智慧、防災、生態、無毒的社區,讓民眾住得安心、長壽,更可以好好的「在宅安老」。此外,8月29日(週五)財訊雜誌將舉辦「邁向醫學3.0 共享大健康時代」論壇,將邀請醫療、運動、永續與建築領域的專家,深入探討「生活醫學」、「主動健康」與「綠建築」的融合實踐,透過跨領域對話,激盪思維與經驗分享,共構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生活藍圖。
 
建築業界、不動產業積極響應國際與政府的節能減碳以及淨零碳建築願景,不少在桃園的建築業者就積極推動「淨零碳桃園厝」,結合七大因素,包括4公尺深的陽台、自家的儲能/節能系統、埤塘池、自然生態、水循環再利用、健康取向,以及打造「無毒、無火、無障礙」新房子,除了良好採光與通風系統,減少對照明及空調的依賴,建材也都通過國家認證、無毒且不會造成汙染。
 
國人買房時多看重房價以及區位區段…等,不過如何建構一個更堅韌、健康與生態永續的社區,已趨於重要。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國人買房時多看重房價以及區位區段...等,不過如何建構一個更堅韌、健康與生態永續的社區,已趨於重要。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張水田說,建築人不僅僅蓋房子、獲利而已,還必須有更長遠的目光及對環境的珍視,因此ASR建築人社會責任的推動就很重要,重點包括:1.達成建築能效評估認證1+級;2.建構高能效無火城市;3.推動智慧健康促進建築;4.健全光電創能、儲能與節能家電系統;5.強化雨水溢流滯洪設施;6.深度減碳,碳捕捉+土盒子。
 
隨著節能減碳、環境保護及關注氣候變遷等意識抬頭,現代與未來的建築設計都要求符合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趨勢;張水田表示,以桃園的「深耕」系列推案來說,從第一期到17期,都持續貫徹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像是垂直綠化建構生態社區、提高平價綠建材使用、淨水與衛生、健康及在宅安老、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社區基礎建設完備以因應突發狀況…等,比如社區配置可創能也可儲能的配備、循環永續,而無懼停電時的不便。
 
為了倡議與推動上述這樣的永續生態、注重健康與安全並結合醫學的社區,張水田指出,我們不對與建築業界、健康與醫學界持續交流與探討,希望讓未來的建築與社區更好,生態永續,以達到「共好」的概念與生活願景,建構無毒、無火、無障礙且清新乾淨的居住環境,讓居民可以「成功在社區老化、達到健康長壽的理想生活」。
 
張水田說,以桃園來說,「埤塘多」是非常優質的在地特色,它具備治水與平衡生態的功用,因此,深耕系列推案的大樓已經建構可以滯洪的功能,當下雨時,大樓地下室就有可儲存1,000噸容量雨水的儲存區,若一個區域有100棟社區大樓,就可存下10萬噸雨水,這是驚人的儲存量,不僅可防災、防洪,雨水還能轉化為澆灌社區植物的水源,將水資源更為效益化及做有效的循環、利用。
 
此外,碳捕捉+土盒子更是對於環境、減碳與生態有利,張水田表示,土盒子就是「建築循環再利用」的最佳典範,它是一種可重複利用的貨櫃屋,不僅可減少43%的碳排放,且運用低碳建材、屋頂太陽能板結合電池供應24V直流電,比傳統用電更高效且節能,對環保與生態大有助益。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