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近期網傳影片稱嬰兒配方奶粉「一瓶奶有一半以上全部都是糖,等於兩大瓶可樂」,表示寶寶喝下這麼多糖,「腸道益生菌會變少,還容易過動。」對此,婦產科蘇怡寧醫師於fb粉絲團說明,嬰兒配方奶粉(Infant Formula)和母乳所含的糖分都是「乳糖」,含糖量差不多,且嬰兒配方奶粉受法規嚴格規範,影片中的說法並不會發生。
醫:嬰兒奶粉糖分為「乳糖」 含量約7%接近母乳
蘇怡寧醫師指出,一般嬰兒配方奶粉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是乳糖,與母乳的糖分來源相同,含量約為7%左右,是嬰兒重要的能量來源。如果寶寶有乳糖不耐症,才會另外使用特殊配方,但不論哪一種情況,台灣食品法規目前對嬰兒配方奶粉管理相當嚴格,成分受到明確規範。
「我們鼓勵哺餵母乳,畢竟這是老天爺送給寶寶最天然的禮物,但對於某些不適合哺餵母乳的情況,配方奶就是另外一種選擇。」蘇醫師也表示,情緒勒索並不恰當,散布錯誤訊息更是不可取。
有網友留言表示,例如每100g有53g糖的標示,是否容易讓人理解成奶粉有一半是糖,蘇怡寧醫師回應指出,標示上的重量叫「乾重」,所以才說泡奶粉一定要照標準比例,泡出來含糖比例就會是與母奶差不多的7% 。
孩子不吃飯可能是奶喝太多 「兒童成長配方奶粉」應留意含糖量
薛曉晶營養師也於fb粉絲團指出,不少家長讓孩子在1歲以後,改喝「3號兒童成長配方奶粉」。目前台灣法規尚未將成長配方奶粉納入特殊營養品管理,組成成分看廠商自由心證。成分表依照含量多寡排序,脫脂奶粉或全脂奶粉(或稱牛乳固形物)應在第一位,也需注意配方中是否含有過多的糖,常見的有果糖、玉米糖漿、麥芽糊精等。如果沒注意成分、挑錯奶粉,一天的總攝取糖量可能相當於含糖飲料。
有些孩子三餐只愛喝奶、不愛吃正餐,生長曲線小於3%,問題可能出在奶喝太多。薛曉晶營養師表示,孩子從小習慣攝取甜食、香料,長大後容易偏向喜愛加工食品。過量的糖可能造成孩童生長激素的分泌停滯、食慾下滑、偏挑食等問題,進而出現營養不良。她也建議,孩子滿1歲以後可以選擇喝鮮奶或純奶粉,一般奶粉無論全脂或低脂都含有乳糖,所以每100g的奶粉,含有38至49g的碳水化合物及精緻糖(乳糖)是合理的,留意差距切勿過大,以避免攝取過量的醣與糖。
【延伸閱讀】
為何兒童性早熟診斷要照超音波?兒科醫解答!就醫前家長要注意3點
早產兒染RSV易重症、插管!健保擴增單株抗體給付 「未滿36週」皆受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094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