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部桃推創新認知復健模式「照片回憶廊」喚醒失智長者記憶

445
失智症已成為影響家庭與社會的重要課題。圖:部桃提供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已成為影響家庭與社會的重要課題。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種疾病,常見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對時間與地點感到混淆、空間感判斷困難、語言表達退化,甚至出現冷漠、妄想等行為改變。醫療團隊除了積極推動早期篩檢與介入,也希望社會能以更多耐心和友善陪伴失智長者。

為了響應國際失智症月,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醫護團隊特別在病房打造「以照片喚醒回憶,重拾笑顏」照片回憶廊。透過一張張熟悉的影像,患者不僅能喚起過往片段與熟悉情感,也讓家屬在陪伴過程中有了更多交流與連結。照片成為「記憶的鑰匙」,讓病人即便面對逐漸模糊的記憶,仍能找到安心與歸屬感。

復健科病房護理長陳鈺潔表示,此次活動希望把復健帶進生活情境,讓病人在熟悉場景中接受治療,例如透過相片進行敘事、簡單的肢體活動或指認練習,不僅能延緩退化,也能刺激語言表達與認知功能,讓病房不再只是治療空間,而是充滿愛與記憶的療癒花園。

復健科醫師賴東志則提醒,失智症雖然無法逆轉,但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能有效延緩惡化。他呼籲,若長輩出現明顯記憶力下降、判斷力變差,甚至影響日常功能如開車、打電話或理財,就應及早就醫檢查。目前在「失智症防治照護2.0」政策下,患者可獲得醫療、交通、經濟及社區支持,幫助家庭減輕壓力。

一位病友家屬分享,「看著媽媽在照片牆前露出笑容,還能叫出久違的名字,我真的很感動,彷彿她又回到熟悉的我們身邊。」長期照顧的壓力雖然沉重,但在醫護團隊的陪伴下,家屬也得到安慰與力量。

部桃表示,失智症雖會逐漸模糊記憶,但透過創新的認知復健模式與滿滿的愛,仍能幫助患者找回生活的亮光,也提醒社會大眾,失智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別讓患者與家屬感到孤單。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