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鄭文燦哈德遜研究所演講全文 暢談台美與中國關係

by 記者邱怡芳
05:26
分享這篇新聞:

桃園市長鄭文燦訪美行程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突破,抵達華府除了拜訪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葛來儀顧問以及前AIT理事主席,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的卜睿哲博士,針對兩岸關係、台灣政治情勢交換一些意見,並會晤白宮、國防部及國務院官員,同日也出席哈德遜研究所公開研討會,以「美國印太戰略下台灣的角色探討」為題探討台灣在國際間面臨的問題,以下是鄭文燦演講全文。

53072444_1312083795609113_1663940931142811648_n

市長鄭文燦抵達華府,第一站是拜訪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葛來儀顧問以及前AIT理事主席,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的卜睿哲博士。圖:翻攝鄭文燦臉書

b0a01361a56e2306d16d4e572a7bad3a

鄭文燦出席哈德遜研究所公開研討會演講。圖:市政府提供

演講全文:

哈德遜研究所、克納西主任、各位貴賓,大家好

謝謝哈德遜研究所的安排,在不久之前,美國副總統彭斯在這裡演講,這個演講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會對中美關係,包括台灣的發展有深刻的轉變,我相信這個演講所提出來的議題,是非常值得進一步討論的。

1979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分水嶺,在1979年之前,美國在台灣有長達30年的支持與合作,1979年之後,以台灣關係法為基礎,也建立了40年來與台灣的關係。

美國在戰後對東亞國家的援助,包括台灣在內,成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也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跟民主政治同步能夠完成,也造就在華人世界裡最民主的典範,那就是台灣,我想在戰後的美國援助以及對台灣的支持,促成了台灣今天的成果。

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從中美貿易以及全球化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經濟果實,但是並沒有伴隨著這個成果,而帶來威權政治的轉變,到現在為止,中國還是由共產黨一黨專政,這是經濟發展與民主化沒有同步發生。

所以中國必須要在全球化的時代,在政治、經濟、軍事,學習全球化的規則,以及文明的價值。

我想哈德遜演講的重要方向就是,中國必須要做基本的改變,而不是讓中國改變美國,我相信美國所造就的世界,會是一個更和平、更民主、更繁榮的世界。

我是在台灣桃園擔任市長,我們桃園有一個冷戰時期的空軍基地,叫做「黑貓中隊」,黑貓中隊在1961年到1974年,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以U-2高空偵查機,深入中國內陸各省分,進行高空照相,也包括偵測核子試爆。這個故事在冷戰時期,可說是反共的第一線,當時如果沒有美國支持台灣,我想,現在的民主台灣也許已經不存在。

當時有28位飛行員,完成了220次任務,其實最後也折損了12架U-2偵查機,有10位飛行員殉職,我想在冷戰時期,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

從1979年到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進行了40年,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時代,中國的發展也有很大的變化。

習近平的時代,提出了中國夢、一帶一路,也提出了2025中國製造,這些訴求背後的出發點,仍舊是中國的民族主義。

從近代中國清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過去帝國主義侵略的悲情意識,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潛意識,主要的核心仍然在追求富與強,這個富與強,指的是富國強兵,這個思維到現在還沒有改變。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解放軍在中國的對外政策上,也扮演著看不見的重要力量。

雖然中國訴求睦鄰政策,但實際上在釣魚島、在南海造島,以及在台灣海峽,中國所提高軍事活動的頻率,也造成亞太地區,對於中國崛起所帶來區域和平的挑戰,抱著非常高度懷疑的態度。

在中國舉辦北京奧運的時候,大家希望奧運的舉辦能讓中國更開放,但中國自己的理解,卻是萬邦來儀,這是傳統以中國為主天朝秩序的想法。

在中國的憲法裡,有所謂不稱霸的說法,但實際上中國也表示太平洋很大,中國要和美國平起平坐,建立起新型的大國關係,所以他們的政策目標,在區域以及全球事務上,不只是要掌握話語權,甚至也要在某些區域安全的問題上,採取比較具有支配權的做法。

像中日爭執的釣魚台議題,以及台灣問題,還有南海的議題,在中國都被視為是「核心利益」,所謂核心利益在中共的講法裡,就是不可退讓的底線,這跟用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這樣的文明價值,其實是背道而馳的。

在印太戰略底下的重要國家,像日本跟印度,有很多書籍探討中日關係、中印關係,有一些比較有趣的比喻,用中文講,中日關係是一山不容二虎,在區域問題上,中國表現出比較強烈的支配想法;與印度也是一樣,一般的說法是,龍象是否能夠共舞、相爭。

所以習近平時代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被非常廣泛地討論,這個政策對於中亞、南亞、東南亞都會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中國與美國對於國際援助,到底有什麼樣根本的差別?美國模式是透過援助,讓這個區域能夠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帶來更大的安定;而中國因為是威權政府,選擇援助的目的,並不是在於促進那個國家的繁榮,而是在於取得資源、取得戰略的地位。

我們看到美國、中國兩個不同的方式,到底哪個方式對這個世界更好、幫助較大,究竟是要美國改變中國,或是中國改變美國,現在也是個轉變關鍵點。

其實我們看中國比較屬於軍方對外的報紙,環球日報的論述,中國想要支配區域的安全議題,以及在全球事務上提高中國的角色,是非常強烈的,這樣新的路線愈來愈明顯。

如果從解放軍的發展來看,軍事的現代化以及預算增加、部隊調整,在習近平時代都做了很大的調整,也是充滿了新的戰略目的。

美國的印太戰略可以平衡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扭曲,在安全、繁榮,以及印太地區政府的良善治理、人權的賦權,都能獲得更大力量。台灣在印太戰略底下,也可以做美國忠實的民主夥伴以及經濟合作的夥伴。

我就分以下幾點報告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

第一,台灣有能力做對外援助,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提供了35億美元參與南向國家的基礎建設。

第二,台灣與美國經濟的互補與合作,具有深厚基礎,在高科技以及製造業的領域,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台商,不只是回流台灣,也會到美國投資,也會到南向國家投資。
最近台灣政府也決定在天然氣購買上,向美國購買250億美元的長期合約。

台灣在軍購方面,也在美國支持下,能夠逐漸常態化,並展開國防工業的合作。台灣也展現在國防投資上的決心,今年國防預算也提高了百分之五。

美國提出的「台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框架(GCTF)」已經成立三年,對於數位落差、婦女賦權、氣候變遷、對抗假資訊,有非常多助於政府良好治理的議題,有助於整個公民權力的賦與,台灣也配合這樣的政策,做了非常多推廣的活動。

在這樣的架構底下,台灣和中國對宗教自由也展現了完全不同的態度,中國仍然是政治凌駕宗教。

我想台灣在印太戰略當中,是美國可以信賴的非常好的夥伴,不管是產業合作、開放市場或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台灣分享的價值跟美國都是一致的。

在印太戰略中,台灣是第一島鏈,不管是東北亞、東南亞,它的位置是無可取代的。

美國國會所通過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在川普政府的支持底下,承諾對台灣的國家安全以及更緊密的台美關係,又打下了新的基礎。

當然台灣面對的情況是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有一條海峽中線,蔡英文政府也表達了維護現狀、不改變現狀的承諾,不過這樣的承諾,我們所遇到的挑戰是,我們不會主動挑釁中國,不過我們要防止現狀被改變、被破壞。

大家可以想像,解放軍的軍機、軍艦定期在台灣海峽、周邊的海域,巡邏、展現它的力量,這對台灣的民主自由,以及現狀的維護,是非常潛在的威脅。

對美國而言,台海和平的現狀不應該被破壞,而破壞的一方不是來自台灣,而是來自於北京。

如果站在一個和平的創造或是衝突管理的立場,應該給予中國的軍事活動,相對的限制或是平衡的考量。

當然大家也瞭解到,軍機、軍艦的活動,距離真正的軍事行動仍有所不同,但是我想這是要向台灣以及世界發出一個訊息,是它準備好了、或是它有局部的控制權,我想這樣的威脅還是非常嚴重的。

中國的崛起,假如不能學習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我想和平對話是唯一選項,戰爭不是選項。

給台灣更大的力量,我想這是未來印太戰略底下,可以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的重要方法。

我想台灣在國防安全上,我們是站在面對中國的第一線,如果台灣不能保有相當的自我防衛力量,我想這個第一島鏈就是比較脆弱的。

就像聖經故事所講的,大衛要對抗獨眼巨人,假如大衛是沒有武裝的,那麼和平不可能締造。所以我想我們的目的是,避免戰爭,讓區域更和平、更安全,這才是台灣參與印太戰略很大的目標。

我們當然也希望美國更支持台灣參加聯合國周邊的國際組織或活動,包括像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這些組織的參加,對於整個區域安全、全球合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應該把台灣排除在外,這不只是台灣的權利問題,對於整個全球網絡,台灣被排除亦是一個很大的傷害。

像是公共衛生以及健康的議題,台灣最近針對WHO的疫苗會議,因為中國堅持,要通過中國轉交邀請給台灣,台灣在開會的前一天晚上才收到通知,根本來不及參加,我想這樣的小動作、穿小鞋,這個方式對台灣來講、對全球衛生架構都是不利的影響,應該讓台灣有更大的參與空間,對於整個區域安全或是合作架構才是有幫助的。

最後我來講一下中美貿易戰爭的議題。中國企業,特別是巨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與全球貿易底下,它不只是一個企業,因為這個企業背後有中國政府全力的支持,包括土地、補貼、租稅,甚至技術的強制移轉、智慧財產權的竊盜,所以美國的企業或是其他國家的企業,面臨到貿易問題時,它面臨的與自己不是同樣的企業,而是背後有一個超級政府的企業。

這些企業能夠崛起、成長,國家力量在背後的支持是最關鍵的,這也是美中貿易談判最困難的地方,要平衡貿易逆差,透過購買產品,但要市場做結構性的改變,讓政治的力量可以退出,這是更大的挑戰。

也因為這樣,如果我們能讓許多產業生產基地,從中國分散到ASEAN(東南亞國協)、印度或台灣,我相信這個策略,對整個平衡的機制會有更大的影響。

我也相信中國在貿易談判上所做的退讓是暫時的,中美貿易的競爭將會是長期的挑戰。

我希望台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美國分享同樣的價值,採取同樣的策略,一方面能讓區域安全獲得保障,二方面讓經濟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因為台灣是離中國最近的,雖然有著同樣的語言,但在基本價值的分歧還是非常明顯,我們希望台灣能夠在未來,新的政策底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同樣的,我們跟美國雖然講的語言不一樣,但我們在民主價值、經濟自由、個人權利的保護上,是完全一樣的。

希望今天能夠就這些問題,和哈德遜研究所的專家、來賓們,做更多的溝通,謝謝!

 

53090618_1312602475557245_1088500023118790656_n

市長鄭文燦到國務院,與亞太事務代理副助卿史墨客Hanscom Smith、國務院台灣協調處處長何樂進Jim Heller會面。圖:市政府提供

53320036_10156973082838490_262531233177665536_n

市長鄭文燦與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代理副助卿史墨客Hanscom Smith會面,討論如何讓台美之間的商業、文化關係,更加緊密發展,深化台美友誼。圖:翻攝鄭文燦臉書

 

 

 

 

 

 

讀者迴響

您可能也會喜歡

Adblock Detected

Please support us by disabling your AdBlocker extension from your browsers for 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