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的磊石!真山似假方奇 假山如真始妙

by 記者陳文發
07:11
分享這篇新聞:

明末計成所著的(園冶)一書,開頭提到 :「世之興造,專主鳩匠,獨不聞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諺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意思是說一座園林的美醜成敗,並非取決於園主人,而是主宰整個園林設計的建築師。
大家都知道,寫作文必須「小題大作」,將幾個字的題目發展成五六百字的華麗文章 ; 築園林則是「大題小作」,將巍峨摩天的峻嶺蜷縮於僅容旋馬的尺寸之間。因此,創意與想像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中國古典園林,除了亭、台、樓、閣、廊、軒、苑、舫等建物以外,植栽、水池、步道、圍牆、對聯、古玩也是缺一不可。而「假山」是園林靈魂之所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真正把園主人從喧囂煩躁的都市裡,救拔至崇巖峻嶺的深山中。
說到假山,不外乎土丘、植栽與石頭等三要素,彼此交互作用,各自呈現美感,使都市裡也有一朵清新,自宅中也開一番氣象。而石頭更是重中之重的賞析要角,因此,選石與疊石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53723704_2117093318405115_4318072115518504960_n

石頭、磚頭與木頭是建園的三大元素。

園林大師陳從周說 :「真山似假方奇,假山如真始妙」,在江南,遍撒著私家園林,縱橫似棋,迤邐如帶,一時潮起,蔚為奇觀。或許是罷官歸隱的,或許是經商有成的,或許是憤世嫉俗的,又或許是不問世事的 ; 你動土,我挖池 ; 你藝花,我疊石 ; 竭盡腦力,搜索枯腸,只為了鬧中取靜,而浴於山水,而沐於自然。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疊石的基本手法吧!在西洋建築裡,構圖是呈幾何圖形的,規則式的,以及放射狀的。不管在水池,在花園,在建築本體上,處處表現出對稱、放射、方圓、矩形等元素,這與種族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中國則不然,受到孔孟的仁愛,老莊的無為,以及王維、孟浩然等田園派詩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影響,熱愛著山水,崇尚起自然。因此,屋頂脊線是化剛為柔的,小徑廊道是化直為曲的,湖島水景是化噴為流的,整體構圖則是化對稱為亂序的。而石頭則偏愛不規則的形狀,大大趣異於國外「尺同樣呆」的型式。

54395443_2117093371738443_7999543031667621888_n

石頭環湖而建,襯托出建物的剛性與穩定性。

明代文學家袁中道詩云 :「石無甲乙皆呈怪,花有新陳不斷香。」明書畫家米仲詔也提到 :「怪石已驚呈幻巧,寒花況復鬥清靈。」似乎都提到了石頭要「怪」才能稱「奇」。明龔賢也說 : 「石最忌蠻,亦不宜巧,巧近小方,蠻無所取。石不宜方,方近板,亦不宜圓,圓為何物 ? 妙在不方不圓之間。」所以做為石頭,稀奇古怪是絕對的,暢幽靈雅是必須的。
北宋畫家米芾,對於美石有四大判準,分別是「瘦、皺、漏、透」,此相石四法傳至蘇軾耳裡,甚覺尚差一味,蘇說 :「石文而醜,一『醜』字則石千姿萬狀,皆從此出。」清代文人劉熙載亦云:「怪石以醜為美,醜至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醜怪而奇,靈拙而巧,玲瓏雅韻,另出境界。清畫家鄭板橋則云 :「米元章論石,曰瘦、曰皺、曰漏、曰透,可謂盡石之妙矣 。東坡又曰:『石文而醜』 。一『醜』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東坡胸次,其造化之爐冶乎!燮畫此石,醜石也 ! 醜而雄,醜而秀。」至此,「瘦漏皺透醜雄秀」後人以為圭臬。

54433377_2117093628405084_9155052262660243456_n

疊石四大手法「大小不一、堆疊不齊、似連非連、似黏非黏」

計成在《園冶》一書中指出:「軒盈高爽,窗户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指出了園林建築的審美特點在於「小中見大」、「化方整為曲折」,以及「從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無限的美感」。然能「變城市以為山林,招飛來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術,假手於人以示奇者,不得以小技目之。」且堆土為丘,磊石成山,另是一種學問,也别具一番智巧。
李漁是清初著名的戲曲家、小說家,兼造園家。他曾在北京建造惠園以及半畝園。而半畝園中所掇之假山,被譽為京城之冠。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與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
園林建築另是「一種學問」,也別具「一番技巧」,要以言之,就是「小中見大」,李漁將其歸納為「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卷即「拳」,石小如拳,也就是「以小概大,從有限到無限」的意思。具體說來,就是在園林建築的小天地裡,挪奇峰於自宅,變城市為山林,目的在於使「不能致身岩下與木石居」的人,得以借園林以補償對自然山水之情懷,從一卷一勺中縱情領略山水之樂趣。而佛家所說的「納須彌於芥子」正是這個意思。
李漁提出「取景在借」,又提出園林造山要合乎「山之本性」,因為「物理皆然」,故應以石代山,以池代海,以竹代林,以假代真,以嶙峋代雅緻,以神韻代煙雲,而歷歷如活,而栩栩如生,滿足了人們以園林取代山水的審美需求。再如他提出園林選擇山石,俱在透、漏、瘦三字。透即彼此相通,漏即石上有眼,瘦即孤立無倚。三者都處在以完整、對稱為美的「對立面」上,表現出錯綜變化、神異險怪,彷彿自然中的峭壁懸崖、奇水險灘,竭慮且弄巧,怪特而出妙。
接著談到選石與疊石,主要有四種手法,分別是「大小不一,堆疊不齊,似連非連,似黏非黏。」所謂「大小不一」指的是挑選石頭要避免樣貌齊一,而同質性太高,必須彼此特異而互相襯托,而互相補充。

53761179_2117093721738408_3996408945135583232_n

石頭在園中起到了「隔、隱、逸」的效果。

所謂「堆疊不齊」指的是根據石形與石性,安排出最佳的結構,以取得整體的穩定性與協調性,最忌方圓而從序,齊一而滯呆。
「似連非連」指的是在水景的表現上,兩岸疊石的距離,但求忽寬忽窄,忽遠忽近,忽離忽靠。離時不至散漫,靠時不至阻卻,以創造似連非連的效果。使魚兒能夠悠游,令流水得以暢行。
最後提到「似黏非黏」,指的是磊石過程中必須注意石與石之間的通透性,要讓出空間,要保留餘裕。從空間中展現自然,在堆疊中突顯石性,於剛毅中流露美感。而非將所有空間,紛紛夯實 ; 將所有罅隙,一一填滿,而乍生悶窒,而頓失靈光。
西方園林重雕塑,中國園林重假山。遊覽古典園林時,總被林林總總的假山石峰所吸引。它是古典園林中最遒勁和最具特色的藝術形象,更是中國園林的一大發明。假山疊石決非天然的翻版,它不只師法自然,並且凝聚了造園家的藝術發明。因此《園冶》中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說。園林中的山石除了兼備天然山石的形狀、紋路與質地以外,還有傳情的效果。清朱若極有一段論說山水畫的著述便是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可見畫家尋求的是「神似」,而非停留在「形似」的水平上,這雖是畫理,但亦宜展現於假山當中。
造園者往往是藉山石以解憂悶,竊神韻以寄情思。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云 :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這不能說是國畫與造園的巧逢偶遇,而是華夏土地上,傳統藝術與文化涵養激烈盪出的共性。
北宋畫家米芾,見一奇醜無比的巨石,即欣喜若狂而呼為「石兄」,這則趣事說明了石峰之美,在於它的「自然醜」,這是洋人所難以明白理解的。西洋的石頭,動輒切割、打磨、拋光、規格化,大大悖於自然而殊悶人意。
杭州掇景園內的「皺雲峰」,石高2.6米,狹腰僅0.4米,形同雲立,紋比波搖,身形秀潤,宛自天開,可謂石中之極品也。上海豫園有顆「玉玲瓏」,石高4米許,重5噸多,輕巧娉婷婀娜多姿。其上有72孔,據說有人燃香石下,青煙繚於孔洞,孔孔竄煙,一個不少,可謂「漏、透」盡矣。而姑蘇留園內的「冠雲峰」,一峰兼備「透、漏、瘦、皺」四大特色,風姿綽約,娟秀挺立,獨為山石之冠。這些使人傾倒的江南名峰,不只具有形式上的自然美,還滲透著人類的巧思、技藝與夢想。
張潮在(幽夢影)中提到 :「 藝花可以邀蝶,纍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不管是「透、瘦、皺、漏、醜」還是「清、頑、拙、秀、雄」皆是美石的精神,也是賞玩的標準。其中,太湖石是箇中翹楚,所謂「一孔注水,千孔出水 ; 一孔注煙,萬孔冒煙。」踏實地為美石樹立了典範。朋友們 ! 下回來到園林,不妨就假山磊石,奇岩怪峰,慢一下腳步,多一些關注吧!興許有物外之趣也不一定。

 

讀者迴響

您可能也會喜歡

Adblock Detected

Please support us by disabling your AdBlocker extension from your browsers for 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