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鄭文燦2日下午前往新屋觀海亭,出席「新屋石滬捕魚趣體驗活動」時表示,新屋石滬群主要分布在永安漁港以南至蚵殼港間,至今僅保留11座較完整的石滬,其中蚵間里9座,深圳里2座,是台灣北島最大石滬群。為保留寶貴的先民智慧及漁業文化資產,桃園市政府啟動修滬技藝的傳承,未來更將以1年修復1座為目標,逐年完成新屋沿海共11座石滬的修護,並納入文化資產保存,保留當地漁業文化亮點特色。
鄭文燦指出,新屋的石滬、牽罟、藻礁都是重要的漁業文化和資產,其中石滬是先民在潮間帶以人力堆砌大型鵝卵石成半圓造型,退潮時阻斷魚群退路,再利用牽網方式捕撈漁穫,兼具生態及環保永續概念,展現先民智慧。鄭文燦指出,因石滬修築屬高經驗的技術工法,桃園石滬協會自108年起,接受市府海管處委託進行2、3、6號石滬的修復工作,並自費自力完成1號石滬的修復,其中3號石滬更於修復期間捕撈多達上千斤漁獲,再現石滬捕魚功能。
鄭文燦說明,市府積極保存海岸生態及漁業文化,在大園、觀音、新屋等地推動多項生態亮點,包括「許厝港國家濕地」已公告為國家級重要濕地,成為候鳥樂園;「草漯沙丘地質公園」也於109年6月正式公告成立,為目前全國首座沙丘地質公園;設立「觀新藻礁生態保護區」進行藻礁保育工作;打造新屋牽罟成為漁業文化體驗的重要活動,市府亦在去年4月8日將新屋蚵間石滬群中現況較佳的2、3、6號石滬,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登錄為文化景觀,未來持續石滬修護工作,盼早日完成11座石滬登錄文化景觀的目標。
除此之外,鄭文燦也強調,環保局成立環境教育中心,陸續完成桃園多處結合生態旅遊、環境教育亮點的環教場域,包括今年6月全國首座以傳承海客、牽罟文化精神的「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揭牌啟用;蚵一哨所今年6月11日改建活化成「新屋石滬故事館」,將向行政院環保署申請環教場所認證,預計於110年3月正式開館營運,結合地方創生和生態旅遊,傳承百年石滬文化及保存珍貴的漁業文化資產。
活動現場不僅舉辦修滬補魚體驗活動,更透過「新屋蚵間石滬群修復紀實」紀錄片欣賞,讓更多民眾瞭解在地珍貴的石滬文化之美;今日包括立法委員黃世杰、湯蕙禎、市議員邱佳亮、市府環保局長呂理德、農業局長郭承泉、客家局副局長戴興達、海管處長林立昌、新屋區長姜義坤、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許仁郎均一同出席活動。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