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一千元鈔票背面的臺灣國鳥帝雉(Syrmaticus mikado 又名黑長尾雉)一定不會陌生,但您或許不知道帝雉在全世界的分布及數量因為棲地破壞及盜獵問題,IUCN在1966年將其列在紅皮書(Red Data Book)瀕危物種之中,華盛頓公約(CITES)也將其列在第一類的禁止買賣名單中。在臺灣,帝雉也是國家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是十分珍貴稀有的物種。在玉山的轄區內,帝雉族群因為國家公園的設立,對於牠的棲息環境完整的保護,目前數量已達1萬隻以上。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74-75年委託著名的鳥類專家謝孝同博士及劉小如博士調查發現,帝雉喜歡棲息於中、高海拔1,800至3,800公尺的針、闊葉混淆林和針葉林底層中,以海拔高度2,300至2,550公尺發現的次數最多,而且比較喜歡在山坡坡度較陡(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活動,也見於次生林和人工造林地。冬天有向較低海拔遷移的現象。發現其活動的地點多在林道路面地表植物和落葉覆蓋多的地方,也會在陡峻的峭壁上行走,初估族群數量為5600~10,000隻。另在民國85-88年委託東海大學喬雅玲博士研究調查結果,郡大林道的黑長尾雉估計有53隻,族群密度為59隻/ km2;對關步道的黑長尾雉估計族群密度為69隻/ km2。因而推估玉山國家公園區內至少擁有11,000隻黑長尾雉。
玉管處指出,帝雉在全世界甚至在全台灣的帝雉保育中以玉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等環境有較多機會可遇到野生的帝雉家族。高山型國家公園因面積大且海拔次第變化明顯,中高海拔環境是帝雉的喜歡的自然棲息環境,因此保育這類臺灣特有種首要工作應在於維護好牠們的生長及繁殖棲地環境,加以近年的國民保育意識提升,落實國家公園的保育宣導及教育工作亦為保育黑長尾雉之重點工作。
玉山國家公園轄區內帝雉出沒的地點包括南投信義鄉塔塔加地區、郡大林道、樂樂溪周邊八通關古道以及花蓮瓦拉米步道。其中以塔塔加地區最容易發現帝雉族群的出沒。根據本處同仁十多年的黃昏觀察及紀錄,4-9月每回調查約有50%機率遇見黑長尾雉的家族,而遇見公鳥的比例近75%,母鳥則在遇見人時會快速地逃離。
帝雉在4-8月的繁殖期,如果您想在塔塔加不期而遇的遇見牠們,請您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在塔塔加地區如玉山林道、石山服務站及大鐵杉周邊放慢腳步,您就有很大的機會可遇見成對的黑長尾雉,而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公母鳥同行時,公鳥多半陪伴母鳥左右呈現警戒狀態,此時建議大家與黑長尾雉不期而遇時請耐心且安靜的跟隨。
雖然國家公園有保七總隊第六大隊駐勤協助防範違法情事,偶有同仁在巡查園區時仍發現違法的捕鳥網或獵具。因此,倘若您在玉山園區健行時,有發現任何可疑的不法行為或違法的獵具時,亦請您就近到各遊客中心通報現場管理人員,通報電話:水里處本部049-2773121、塔塔加遊客中心049-2702200、排雲登山遊客中心049-2702228、南安遊客中心03-8887560,讓我們共同守護玉山這片美好的環境,也還給野生動物們一個安全健康的生育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