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桃園文選 】漢寶德眼中的南園

十一月二十日是漢教授逝世六週年的日子,與教授嘗有數面之緣,因此無需網路爬文,亦能知之甚篤;尤其對於「南園」這話題,曾有過深入的請益與交談,故能於執經扣問間,深度地領略到教授儒雅之風采。
7 1
圖左的蘭因閣與圖右的得月閣相映成趣,在綠樹與草皮的襯托下,尤其古樸。圖 : 陳文發攝
漢教授於一九三四年生於山東日照,是臺灣知名建築教育學者,也是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於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負笈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建築碩士,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取得藝術碩士。 返台後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台南藝術學院校長、中和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總統府資政等職,教授自許為文化人,希望將建築化為綴滿美學的人文地標。
2 18
圖左為漢寶德教授,籍貫山東,身高約一米七八,文質彬彬,謙沖有禮。圖 : 陳文發提供
之所以取得建築與藝術雙碩士,他表示建築乃剛性學問,容不得一點差錯,因此多了幾何線條的冰冷數據,卻少了注入靈魂的炙熱溫度,必須增添藝術予以昇華,融入美學加以軟化,使建築能團成一首詩,能展成一幅畫,而非僅是遮風避雨的水泥建築。
1 18
由左至右為西亭、中亭、東亭及右上方的南亭,南亭不在南側,而是北側,主因是紀念園主父親王芾南而命名。圖 : 陳文發攝
他曾說:「我做事的態度是很癡的。癡就是執著,長於自我反省。我不是聰明人,遇事反應很慢。我的長處就是把事情做到底,不完成絕不罷休。」他的建築作品有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 、中橫洛韶山莊、溪頭活動中心、天祥青年活動中心,以及為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紀念其父王芾南所設計的南園等。並有《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科學與美感》、《風情與文物》、《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等諸多著作。
3 13
洞窗又稱漏窗或漏明窗,有框景、對景、採光、通風、美觀、吉祥等意義。此雲型窗代表祥雲獻瑞。圖 : 陳文發攝
在上開建築之中,若要為難他挑出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則非南園莫屬了。當初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年在七旬,頗有退休耕讀之意,於是在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購得一塊二十七公頃農地,想蓋幾間退休後放逸弄閒的農舍,學學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日子,過過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生活,遂請漢教授操刀設計,鳩工興建。漢教授「相地」之後,以為奇觀,乃力薦惕老興造一座中國古典園林建築。
5 10
小劇台的蝴蝶窗,取其諧音,代表福氣疊至。圖 : 陳文發攝
該址三面環山,前有大開之感,是屬於相地六法中之首選──「山林地」,能取其蜿蜒之姿,起伏之勢,尤其清氣時聚,柔霧常盤,實屬苦尋難覓之地。座落於包覆完整的谷地間,既無車喧,亦免鄰擾,正對應了唐朝詩人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 )所云:「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鶯啼非選樹,魚戲不驚綸;山水彈琴盡,風花酌酒頻;年華已可樂,高興復留人。」傳統建築的木匠、畫匠、泥水匠等技藝與人才均已逐漸凋零,為了保護傳統技藝,讓這些碩果僅存的能工巧匠,有一個充分施展拳腳的場域。
6 2
明代庭園設計泰斗計成說 : 「樓閣礙雲霞而出沒,亭臺突池沼而參差。」此其是也。圖 : 陳文發攝
當初規劃了南樓、琴德堂、竹苑、蘭苑、桂苑、魚樂軒、水風軒等七個建築群,分別為主人、夫人及五名子女的起居之所,以亭台曲廊為聯繫,以花草樹木添綠意,施以圍牆,並置漏窗,以達到「隔而不閉」、「內外有別」的視覺效果。間有湖泊、曲橋與拱橋,以達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雙重效果。唐代張旭的(桃花溪)詩云:「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8 1
池上方左側為魚樂軒,右側為水風軒,毗連而建,池下方則為台灣罕見的木構蛇廊。圖 : 陳文發攝
南園的各苑與各軒之間,分別獨立成小型園林,是整個南樓區的「園中之園」,而整個南樓區與同心樓區,又分別是整座南園的園中之園;這圈中有圈,套中有套的手法,為園林增添了空間的層次與豐富感。
9
最上方為南樓的重簷十字頂,仿清明上河圖興建而成。從下方仰望,有層次疊加的視覺效果。圖 : 陳文發攝
由於西亭、中亭、東亭、初喜亭、得月閣以及快攬亭,參差不齊,伺於湖畔,每當煙雲促狹,來霧迷漫時,一幅「樓閣礙雲霞而出沒,亭台突池沼而參差。」的畫面即紛然呈現。若佇於快攬亭,將可遠眺南樓以降的各色建築,以及眼前粼粼波光的水色,讓人聯想到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若倚於得月閣,則教人想起上海得月樓的對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若憑欄於隱歸橋東望蘭因閣,則會想起宋代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10
位於南邊小劇台的蝴蝶窗正中心,與正北方南樓的十字頂連成一線,為南樓區的中軸線。圖 : 陳文發攝
漢教授提到南樓區建築的設計概念是先將北方主建築南樓定位好,與南面小戲台的中心連成一線,成為南樓區的中軸線,再依主從,決定各建築群的所屬位置。由於南樓西側山勢逼仄,有沉重的壓迫感,因此西側安排的建築較少,量體也較輕;東側山勢既矮且遠,因此種植了整排的肯氏南洋杉,除了拉近與西側山勢的距離以達到對稱效果外,還能起到整座園林的空間區隔以及「障景」效果。而東北側大建築量體與西南側的小建築量體,於厚實高聳的西側峭壁與輕量的東側南洋杉,這四者竟巧妙地取得了空間視覺的平衡效果。
11 1
雲型窗的框景效果,剛好框住了蘭苑二樓的蘭因閣。圖 : 陳文發攝
南樓的屋頂是難得一見的重簷十字頂,做工比起盝頂、廡殿頂或歇山頂更加繁複,是模仿宋元古畫(尤其是參考清明上河圖)興建而成的,除了增加主建築的霸氣,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共分三層,一樓為會客室,曾接待戈巴契夫與柴契爾夫人等各國政要,二樓為起居室,三樓則為臥房。而女主人的琴德堂,二樓為琴音閣,則是重簷歇山式建築,莊嚴典雅,緊依於側,有複廊連接南樓,可用杜牧(阿房宮賦)中的:「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廻,簷牙高琢,各抱地勢,勾心鬥角。」來形容。其它五幢建築則為硬山式屋頂,竹苑二樓為雙清閣,蘭苑二樓為蘭因閣,桂苑二樓為得月閣,魚樂及水風二軒則為有軒無閣的一樓式建築,有雲牆及水池環於兩側。至於砌作、木作與畫作,他則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夠專業,懂得的不多,完全尊重師傅們的創意表現,他又另推李乾朗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或可請益。
12
扇形窗代表開枝散葉,框住了湖水對岸的魚樂軒。圖 : 陳文發攝
至於南園被穿䥣附會的傳說、神話,以及風水考量,漢皆斥為無稽之談,主要是此地在選址上本已達到了「隔、隱、逸」的效果,山林地的表現也更能突顯「步移景易」與「化直為曲」的況味,因此,因地就勢,大興土木。然而在興建過程中,難免會有改弦易轍,重新討論,或是靈光乍現,追加預算的地方,所謂「依實際督工之所見,俗則屏之,嘉則收之。」而惕老充分相信,完全授權,並表示建築經費無上限,這對於負責施工一方的漢教授而言,真一帖清涼散。
13
紅磚紅瓦的閩式建築,包覆於青山綠水之中,熱鬧而不突兀。圖 : 陳文發攝
當施工進行過半時,蒔花藝樹,磊石堆山,目下已初具規模而有可觀者。此時惕老覺得不應獨有,應為聯合報系全體員工所共享,因此希望加蓋員工度假中心,同心樓於焉有之。「同心」二字主要是期勉海內外的報系同仁,戮力同心,共創事業。
14
蝴蝶窗所在的牆面為斗砌磚,俗稱金包銀,但裡頭不是碎石砌成。圖 : 陳文發攝
南園的造景是採用江南的園林風格,但建物本身卻非灰瓦白牆,而是閩南式的紅磚紅瓦,主因是台灣缺乏原料以及燒製技術,建成後,不意紅磚紅瓦於綠意的環抱之中,竟也十分出色。 筆者曾經提問琴德堂北側的水池為何做一噴泉?此乃違反中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水往下流」之通則,漢教授表示確實如此,只是當初施工時,他過於忙碌,而疏忽了此事,等到工人將噴泉完工後,他也不好意思要求敲掉重建。
15
南樓東側與琴德堂北側包夾的水池,有一噴泉,但中國古典園林是順應自然,水往下流的,這是一項美麗的錯誤。圖 : 陳文發攝
園林建築的最高境界是「雖為人造,宛自天開。」明代計成在園冶一書的開頭提到:「世之興造,專主鳩匠,獨不聞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諺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大意是說世人在營造園林的時候,都認為是工匠的功勞最大,難道不曾聽說過「三分工匠七分主人」這句諺語嗎?這裡的「主人」不是園林的擁有者,而是指能夠主宰整座園林設計的建築師。
16
站在蛇廊望去,有三個書卷窗,代表開卷有益,最遠為代表開枝散葉的扇形窗,圖左為金形馬背的中庭,親水性強。圖 : 陳文發攝
往事輕如微風,教授對於台灣建築的影響卻重若泰山,一如正氣歌所云:「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先生的溫文之姿,儒雅之儀,專業之教,以及春風之言,常縈腦海,也常廻耳畔,願以此文獻給曾經指導過我的漢寶德教授。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