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指出,水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多年來推動北水南調計畫在近期的抗旱中展現成果,目前翡翠系統支援板新水廠最高已達81.3萬噸,板新給水廠系統每日再支援桃園大湳水廠平均約40萬噸,今年1月底桃園更將透過「桃園—新竹備援管線」,支援新竹約20萬噸水量,各項工程均仰賴經濟部水利署、台水公司及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實現北水南調,有效調度水資源,也讓桃園能免於進入第二階段限水。
鄭文燦說,因應本次旱情,市府協調桃園市60口工業地下水井配合抗旱機制,降低使用自來水比例,並額外提供3成地下水權水量作為抗旱使用,另外,桃園市15口備用水井每日也供應約6,000噸地下水,搭配經濟部水利署的移動式緊急淨水設備進行水質淨化。同時間,市府開放7座水資源回收中心提供8萬噸放流水,供桃園企業使用,未來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亦將打造為北台灣首座再生水廠,提供約4萬噸再生水讓地方使用,相信透過各項水源管理計畫,搭配調度備援、智慧化水資源管理,可讓水資源循環利用,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鄭文燦強調,中科院的水下偵測技術卓越,更是水資源管理的專家,未來可加強與中科院進行產學合作,提升我國水資源管理水準。也恭喜榮獲卓越貢獻獎的經濟部水利署長賴建信、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嘉榮等眾多水利夥伴,因為有他們的專業貢獻,旱情未進入下一階段限水,增加桃園抗旱的續航力與城市韌性,也感謝農田水利署各管理處用心處理休耕、停灌補償,在第一線協助保障農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