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電視上演的「更年期」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說到更年期,許多人熟悉又陌生。我們或多或少都聽到別人吐槽過,抑或在影視劇對於中年女性的刻畫中見識過。從「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這樣生活體驗的講述,到影視劇中「你媽脾氣不好,那是更年期」這樣粗暴的概括,更年期在生活中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不少人或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於對更年期充滿誤解和偏見。

更年期7641860
說到更年期,許多人熟悉又陌生。示意圖:截自pexels

我們對更年期的定義,往往基於影視呈現或日常經歷,卻摻雜進了指責、侮辱的意味。這真的是正確的觀念嗎?對於這種更年期的污名化,不僅加深了大眾的刻板印象和偏見,也客觀上成為更年期群體面臨的社會壓力。簡單標籤化更年期,不僅會掩蓋其間多方面的生理、心理變化,讓許多人身處其中亦不自知甚至羞於提及,而且會打消人們探尋深層原因和解決方案的努力。拒絕污名化、標籤化,正是正確認識的第一步。

影視劇對更年期的呈現趨於臉譜化、模式化,甚至成為展現人物性格的一種手段。現實中,人們對於更年期同樣有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比如更年期常常與脾氣暴躁、性格乖張畫上等號;或是成為無理取鬧、歇斯底里的代名詞。此外,還有人將相處中的矛盾衝突、生活中的不滿煩惱通通歸咎於此,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是傷害與矛盾的源頭,有時候甚至是悲劇的序幕。

更年期不是洪水猛獸,但也不是「忍一忍就過去了」那般無關痛癢、無足輕重的程度。意義上來說,更年期是由中年向老年過渡而引發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的階段,是走向衰老的一種信號。男女都有更年期,女性往往表現得更為典型,由於卵巢老化、雌性激素下降等因素,容易出現生理紊亂、心理波動,導致失眠、記憶力減退、易怒、抑鬱、焦慮等。如同青春期一樣,更年期是自然規律,它的到來可能悄無聲息,帶給經歷者的生理、心理困擾卻不容忽視。

事實上,要補足不僅有科學認知,還有應對之策。與「更年期又不是病,吃什麼藥啊?」的認知相反,對於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大膽尋求醫生的幫助,科學合理用藥。至於心理變化,則需要身邊人用寬慰和關愛照亮那些「隱秘的角落」。傾聽他們的聲音,正視他們的困擾,用積極的溝通代替消極的逃避,我們也期待,全社會在知識科普、醫療支持、社會關懷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讓走向衰老的旅途,不那麼孤立無援。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