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鄭文燦22日上午前往臺大集思會議中心,出席「2021亞太防災高峰會-氣候緊急時代下的區域韌性與國際合作」研討會議。鄭文燦表示,台灣屬於降雨頻率高的國家,但因氣候變遷、水利工程等複雜因素,仍帶來百年大旱的危機,而氣候變遷帶來旱災、超大豪雨、颱風等災情,讓城鄉治水課題成為重大挑戰。22日適逢世界地球日,透過跨國討論、互相學習,以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各項災防計畫,未來將引進更多科技工程,改善管理制度,強化區域排洪、排水計畫、河川治理等防災等級,提升防災能力,展現城市韌性。
鄭文燦說,「水情看桃園」APP,提供土石流預警、災害發生地點、避難處所等防災資訊,運作已相當成熟。颱風來臨前,也會針對河岸部落進行預警性撤離,保障居民在水庫洩洪或橋梁坍塌時的生命安全。未來市府也會加強引進IoT科技,升級預警系統,持續加強市民防災意識,透過擬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標準化流程,提升土石流警戒區的防災效益。
鄭文燦指出,水是桃園的生命線,也是歷史的起點,經過努力陸續完成水圳埤塘、石門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讓桃園成為北部糧倉。109年10月桃園啟動抗旱應變措施,不僅停灌兩期稻作,以維持石門水庫水量,目前桃園每日也供應新竹約22萬噸水源,更與中央單位充分合作,推動阿姆坪排淤隧道工程及多項備援計畫。此外,桃園市政府也取用河川水、埤塘水、地下水、水資中心放流水、營建工地放流水等,開發多元水源,並持續整備公園戰備水井、工業區備援水井,也規劃每個社區至少都有臨時取水點,維持市民基本用水需求。
水利署長賴建信強調,台灣是多雨國家,但近年因氣候變遷影響降雨,今年旱災情況較往年更加險峻。過去8個月期間,台灣主要水庫降雨量比民國91年缺水時,少了一半以上的降雨量,不僅台灣如此,美國科羅拉多州包爾湖也面臨歷年最低水位,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共同議題和考驗,透過會議彼此交流意見、互相學習經驗,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