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回顧 桃園地景藝術之都 期待明年三月份PLUS+升級

回顧每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於桃園的不同行政區中輪番舉辦。自2013年於新屋的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由霍夫曼的一隻《黃色小鴨》打響了桃園「地景藝術」的名號,隨後2014年於大園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再次邀請霍夫曼裝置藝術家帶上《月兔》來台灣,一舉坐穩了「地景藝術之都」的名號。

2013年於新屋的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由霍夫曼的一隻《黃色小鴨》打響了桃園「地景藝術」的名號。圖:截自桃園地景藝術官網
2014年於大園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再次邀請霍夫曼裝置藝術家帶上《月兔》來台灣。圖:截自桃園地景藝術官網

在歡聲鼓舞的同時也伴隨著罵名,嚮往擁有國際機場比其他縣市更具國際化競爭力的桃園,贏在國際、卻輸在地方在地化。2015年透過舉辦國際論壇的方式,重新思考未來舉辦地景藝術節的規劃方向。一同探討桃園地景藝術節如何帶動桃園的整體發展,讓桃園成為連結國際與在地的展現舞台。

 
           
鄭文燦在當選桃園市市長之後首次以市長身分參加2015年桃園地景藝術國際論壇。圖:截自桃園地景藝術官網

經過重新思考、重新出發後的桃園再次挑戰地景藝術節,2016年以地方覺醒、 社區風動、 藝術打樁三大主軸,帶動新屋、八德,將地方特色、石滬、陂塘、海岸等那些自然景觀、特殊的生態都囊包在整個地景藝術中,驚豔全世界。

 
           
林舜龍作品《永生海》,以充滿生命張力的線條,象徵著永生不息之意象,為2016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作品。圖:截自桃園地景藝術官網

桃園地景藝術節從打卡觀光勝地到用在地的故事感動人心的藝術盛宴,一年又一年的不斷的成長、進化,在不同行政區結合各區的地景特色,激盪出不同的地景藝術。透過在地資源整合、創新議題規畫及多元媒體宣傳等做法為「桃園」這個地方,建立品牌知名度;為各個行政區注入新活力,打造兼顧環境、經濟、社會等三構面永續發展的地景藝術節。

亞歷‧馬諦作品《千鏡之屋》以千個鏡面構成一個空間,反射創造出如萬花筒般無限延展的空間體驗,為2017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作品。圖:截自桃園地景藝術官網
許宗傑作品《粼粼波光、翩翩白影》利用楊梅富岡地區獨特的陂塘環境以水借景,讓作品自然融入在田園的地景之中,為2017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作品。圖:截自桃園地景藝術官網

今年2021年原訂9月份登場的「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因逢疫情的關係,在考量到民眾健康安全,與防疫優先的前提下,桃園市政府宣布「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延至明年111年3月份再與大家見面,確切日期將另行公告。本屆名稱亦改為「2021+ (Plus)桃園地景藝術節」,以加號「+」(Plus)延續時間,也表達疫情蔓延下,以藝術面對未知挑戰的勇氣及未來的無限可能。

今年2021年原訂9月份登場的「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因逢疫情的關係,延至明年111年3月份再與大家見面。圖: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表示,「桃園地景藝術節」為桃園市重要大型藝文活動之一,透過藝術認識自然地景,反思環境與常民生活,並推廣桃園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貌。「2021+ (Plus)桃園地景藝術節」首次在都會區桃園區舉辦,是一大挑戰,此區是桃園極早開發之處,包含新舊融合、多元文化、族群流動等城市特性。

「2021+ (Plus)桃園地景藝術節」首次在都會區桃園區舉辦,是一大挑戰,此區是桃園極早開發之處,包含新舊融合、多元文化、族群流動等城市特性,此圖片為桃園區示意圖,詳細活動地址,請洽官網查詢。圖:截自桃園市政府官網

文化局另外表示,本次展區魅力獨到,如已然發現4,000年前的考古遺址文化層虎頭山竟是如今創新園區,為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塊非常重要的創育基地。如此劇烈的反差,使人以”省思”的態度思考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提出「都會綠洲,親山近水」的策展主軸,尊重自然生態平衡及其適切的美,並以藝術為體、科技為用,使用超過30件的裝置作品,帶領我們貼近都會裡的自然。

20190430155156
4,000年前的考古遺址文化層虎頭山竟是如今創新園區,為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塊非常重要的創育基地。圖:截自桃園市政府官網

相關新聞

您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