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海科館廣場長廊展出藝術瓶燈 民眾宛如置身歷史迴廊

秋天來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區碧水巷長廊近期因「亮藝點 環保藝術燈飾展」,更增添幾許浪漫與詩意。這項引自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針對地方創生所做的燈飾作品,集結華麗、典雅與環保創意,讓到海科館參觀的民眾眼睛為之一亮,而作品的源起與陳展之處,也具有地方的背景故事與文化歷史意涵,原本為生活中廢棄的物件,因藝術創作和編藝手法,化身為一件件具實用與美麗的燈飾作品。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區碧水巷長廊近期因「亮藝點 環保藝術燈飾展」,更增添幾許浪漫與詩意。圖: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座落在基隆市八斗子,早期為八斗子島,而海科館主題館也屬歷史建物,前身為北部火力發電廠。海科館主題館區的碧水巷廣場所在處早期原為一狹長海溝,為分隔「八斗子島」與「台灣島」的狹長海溝,早期當地人稱之為「碧水巷」。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為將台灣工業化,必須發展電力設施,於是在1937(昭和12)年在此進行填海造陸工程,進而興建了當時亞洲最新式的大型火力發電廠,這條狹長海溝也因建廠而消失。為保留歷史記憶,海科館主題館興建時保留部份基座與結構,於現今主題館建築物西南側中央規劃興建的活動廣場命名為「碧水巷廣場」,而貫通於主題館外的長廊則稱之為「碧水巷長廊」,民眾行經此處猶如走在歷史的迴廊,感受這座台灣唯一以工業遺址化身為科技博物館的創生與展現。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區碧水巷長廊近期因「亮藝點 環保藝術燈飾展」,更增添幾許浪漫與詩意。圖:海科館提供

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柯瑞和表示,瑞芳早期礦業興盛之期曾有一日四市(早、中、晚、宵夜)的榮景,燈光與瓶燈為早期礦工作業不可缺乏的工具與指引,為喚起時光記憶與向礦工前輩致敬,瑞芳老街協會自104年起曾辦理「薪火相傳潛龍再現」及火把節活動以點亮瑞方老街喚起文化記憶,後因明火易燃停辦。為再傳承在地文化及進行環境裝置,自109年起展開瓶燈藝術街區計畫,在勞動部的支持下,邀請專業老師結合勞動部多元上工人員進行創作與街區計畫,以「瓶燈/平安燈」結合文化向礦工致敬,並以瓶瓶(平平)安安賦予「瓶燈、平安燈」文化意涵。

 
           
瓶燈創作之初由一群協會志工展開瓶燈收集、整理、清洗,再經由葉淑滿老師的指導,志工與學員結合編織、琉璃、彩繪等元素,作品如精靈般耀閃於瑞芳老街各角落。圖:海科館提供

柯瑞和說,瓶燈創作之初由一群協會志工展開瓶燈收集、整理、清洗,再經由葉淑滿老師的指導,志工與學員結合編織、琉璃、彩繪等元素,作品如精靈般耀閃於瑞芳老街各角落,也啟動生活美學與倡議生活的環保和資源再利用。這些作品陳展於海科館主題館1樓碧水巷通廊、主題館3樓北火大廳廳間,歡迎民眾到館參觀。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區碧水巷長廊「亮藝點 環保藝術燈飾展」。圖:海科館提供

相關新聞

您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