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8歲婦人因為喘、咳血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科主任莊子儀,經診斷為右中葉肺鱗癌合併骨轉移第四期,經過化療與免疫治療,加上雙免疫藥物(Nivolumab+Ipilimumab),病況已改善,目前穩定治療中,肺鱗癌腫瘤由原本3.8公分已縮小至幾乎無法看到,且原先明顯的肋膜積水,電腦斷層影像已經消除,白血球也恢復,原先因喘、需坐輪椅,經過治療後,已經恢復日常生活。肺鱗癌為鱗狀上皮細胞異常所引起的癌症,此為肺部呼吸道的表皮細胞,因為薄、扁平特性,故以「鱗狀」來形容。這類型的癌症主要從支氣管開始成長,不易察覺,發現的時候往往已是中、末期。在肺癌的分類中,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族群約占16%,好發於抽菸男性。
莊子儀表示,肺鱗癌第四期大多僅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為主,少數病人可以申請健保付免疫治療。由於婦人的肺鱗癌的病灶頗大,一開始先在中醫大新竹附醫進行放射線治療,待症狀比較穩定之後,再與病人和家屬討論後,給予化療加自費的免疫治療,依照病人身體狀況及避免後續化療的副作用,改為施打目前最新的雙免疫藥物。因病患年紀較大,擔心在治療過程副作用難耐,且子女因工作關係需輪流交接照顧,對治療過程容易混淆,期間莊子儀密切關懷病人副作用反應,透過個管師定期電話追蹤病人治療後身體狀況,隨時掌握病人治療副作用情況。而個管師定期關懷,幫助即時回饋病人情況給主治醫師及團隊,使病人治療不中斷,也幫助照顧者共同瞭解當前團隊治療計畫進度。
中醫大新竹附醫指出,醫院於去(110)年8月成立肺癌多專科團隊,成員包括莊子儀領軍胸腔內科、胸腔外科主任陳品儒、血液腫瘤科主任鍾智淵、放射腫瘤科主任郭于誠、核子醫學科主任張宇捷、病理科醫師李永賢、醫學影像科醫師李雅惠,以及癌症個管師、營養科、社工室等,由多專科聯合共同照顧肺癌個案,並定期共同討論新診斷或困難治療個案,藉由多專科意見交流,以及個管師密切關懷追蹤,提供新竹地區肺癌病患良好治療及照護。
中醫大新竹附醫提醒,肺癌成因包含抽菸、二手菸、空氣汙染、家族史、職業環境致癌因素。如:石綿、鎘、砷等。近年來,臨床發現肺癌已越來越年輕化,且多無症狀,當因咳嗽、喘等症狀發現時,已多診斷為第三、四期。而肺癌女性患者大多不抽菸,家中若母親、姊妹為肺癌患者,其罹癌機會更是高達4倍,因此即早診斷治療更形重要。建議家中若有肺癌家族史民眾,可定期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揪出早期肺癌,即使0.3公分的病灶也能發現追蹤,針對肺部結節或是毛玻璃病變做定期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