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梅雨季濕氣重 樂生中醫師推薦這些食物消水腫

春末夏初,由於臺灣、日本與華南地區降雨量豐沛,適逢長江中下游一帶梅子成熟的季節,故稱「梅雨」,潮濕的空氣易使物品發霉,因此也稱為「霉雨」。臺灣梅雨季節則約是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此時陰雨綿綿、氣溫上升,更顯悶熱,不僅影響生活,還有健康。中醫認為肺、脾、腎是體內代謝水液的臟腑,現代人工作生活飲食型態大多為少動久坐、吹冷氣、出汗少、喜冰飲、外食重口味等,導致肺、脾、腎代謝水液的功能不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體內濕氣堆積,內外濕交織,因此梅雨季時容易有頭部昏沉、四肢沉重倦怠、關節痠痛、舌苔白厚、大便黏、腹脹腹瀉、下肢水腫、腳氣、白帶、濕疹等症狀。

woman sitting bed massages her leg after fracture home rehabilitation after injury
梅雨季容易有下肢水腫問題。示意圖:截自freepik

樂生療養院中醫師陳耑至表示,要改善梅雨季節的身體不適,除了以規律運動、增加血液循環,汗出能排出體內濕氣,改善頭部昏沉、四肢沉重倦怠、關節痠痛等外,飲食方面更應該避免辣、炸、烤和甜食,以減輕腸胃負擔。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代謝體內水液,袪除濕氣,則不會舌苔白厚、大便黏、腹脹腹瀉等。在食療可選用辛香料排除體內濕氣,增加胃口,如生薑、胡椒、咖哩等,或飲用綠豆薏仁湯、紅豆水、玉米鬚茶等都可幫助消水腫、腳氣,但食療仍需視個人體質和症狀嚴重度調整,都不宜過度。

陳耑至也提到,穴位按摩也能增加血循,代謝濕氣,緩解下半身水腫,主要選擇脾經、胃經和腎經的穴位,如三陰交穴、豐隆穴、太谿穴等。至於臟腑代謝水液的功能恢復,經絡中濕氣堆積減少,氣血運行順暢,如此一來,身體對梅雨季節濕熱氣候,能調適得當。陳耑至提醒,對於梅雨季濕邪,仍需要減少外濕,以除濕機、乾燥劑、烘衣機等,讓室內濕度適中,空氣流通,衣物乾燥,減少塵蟎孳生和濕疹發生。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