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藥害救濟基金會:護病溝通多理解 治療更順利

護理師是醫療團隊中照顧病人的第一線,與病人互動最頻繁、接觸時間最久,是最直接感受病人焦慮和不適的專業人員;而病人也常對護理師投射許多期待,例如期待獲得立即協助、緩解不適、被溫柔問候等等,有時期待不如預期時,容易衍生相關抱怨或爭議。對此,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請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護理部護理長吳美幸分享自身經驗。吳美幸認為,護病溝通的重點在於「理解」,才能互相體諒、讓治療更順利。

nurse inform health examination results encourage senior elderly woman patients hospital medical senior concept
護病溝通的重點在於「理解」,才能互相體諒、讓治療更順利。示意圖:截自freepik

吳美幸表示,護理師最常被看見的工作是直接照顧,例如對病人進行血壓等生理數據的採集、依醫囑執行給藥、打針、協助翻身等照護工作,然而病人卻看不見治療的關鍵,就是「評估病情」。護理師作為病人與醫療團隊的溝通橋梁,對病人的檢查與觀察,不只是記錄數字,還必須與之前的數據比較,抓出病情的動態變化,綜合判斷後與醫師溝通,成為調整用藥或治療策略的重要依據。另外,護理師也是整合醫療資源的窗口,病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請護理師協助向醫師反映,或是轉介其他專業人員諮詢。

護病溝通圖 page 0001
護病溝通的重點在於「理解」,才能互相體諒、讓治療更順利。圖: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

吳美幸提到,病人總期待護理師打針能「快、狠、準」,然而,上針困難除護理師技術問題外,主要跟病人本身的生理條件有關,比如體型較胖者,血管可能比較沉,不容易確定位置與深度;老年人血管彈性較差,也不好上針。「我們理解病人不想承受失敗,也會跟病人一起努力解決問題。」她補充,護理師上針前會先評估病人的血管狀況,對於血管不好掌握的病人,可以透過敷熱毛巾幫忙擴張血管,同時請病人用力做抓握的動作,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讓局部血管更加明顯以更好上針。

吳美幸也提到,住院病人遇到狀況或疑問時,第一反應就是呼叫護理師,但有時候可能無法隨傳隨到,因為護理師往往要同時間執行多種業務,不僅要在固定時間內,按部就班完成例行的量測、給藥或換點滴等,還要緊急應變各種突發狀況。例如同個病房的病人出現不同狀況,第一床發燒、第二床喊著疼痛、第三床血壓下降,每個狀況對病人來說都等不得,護理師必須權衡危急度,因此會先對血壓下降病人做緊急處理,同時也會請其他同仁協助處理發燒與疼痛的病人。

吳美幸指出,就像很多人對自己親近的人最容易展現情緒,護理師因為跟病人互動最密切,也容易成為情緒的出口,所幸多數的不滿或抱怨,經過說明後,都能獲得理解。她強調,護理師與病人的想法或許不見得一致,但只要彼此願意多溝通、照護上的共識會更接近,才能為病人謀求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藥害救濟基金會補充,若民眾有其他醫病、護病溝通的相關疑惑,可至官網瀏覽相關資訊。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