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監獄教誨師獲桃園市孝行獎殊榮 陳建璋令人感動的小故事

生命是一場未知的旅程,過程中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你會選擇放棄、埋怨還是繼續堅持走下去?甫獲「桃園市孝行獎」的得獎人,監獄教誨師陳建璋選擇了「逆境而上、永不放棄」。

456634 2
桃園市長鄭文燦(右)頒發111年桃園市孝行獎予教誨師陳建璋。圖:諶志明翻攝

日前, 桃園市長鄭文燦在市政會議上頒獎表揚「桃園市孝行獎」8位受獎人,鄭文燦表示,獲獎者無怨無悔地照顧家人,這樣的孝行是值得大眾效法的典範,也彰顯家庭價值及孝道推廣的重要,讓良好品德永不褪色,當中家住中壢區的陳建璋更是長期盡孝的孝行楷模外,而他除了將對母親的孝,擴大為對鄰里及矯正收容人關懷,在盡力照顧母親之餘,善用社會資源。這樣的孝,充滿生命力,更是智慧的展現。

藉由影像喚醒法,把漸漸遺忘的人事時地物再串聯起來 2
陳建璋藉由影像喚醒法,讓母親把漸漸遺忘的人事時地物再串聯起來。圖:諶志明翻攝

陳建璋出身於雲林鄉下清寒的單親家庭,從小父親就不在了,母親本來是個家庭主婦兼裁縫師,但生活真的無以為繼,孤兒寡母於是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母親有11個兄弟姊妹,國小時換了5個國小,是因為有5個阿姨肯收留。

陳建璋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宜蘭的四姨寄居那年,民國60年代,往東部的火車是用煤炭的蒸氣車,火車上人真的太多,母子倆被擠到有鍋爐那節車廂,瘦瘦小小的他在大人擠推間差點無法呼吸,一下宜蘭火車站下大雨,天色又晚,母子只好搭著當時的人力黃包車去找阿姨。

 

寄人籬下的生活並不好過,往往母子二人在阿姨家擁擠閣樓環境蜷蛐在一起。由於母子的農曆生日是同一天,這是很巧合的,母子某年用一塊小麵包當蛋糕自己慶生,至今覺得那個味道仍忘不了。但他非常乖巧、懂事、善體人意,待人處世彬彬有禮。平常會協助料理家務,以減輕母親的負擔,無兄弟姊妹,身為獨子,也非常有責任感,主動擔負起照顧阿姨家弟弟妹妹的工作,例如打理吃飯、穿衣、放洗澡水、叮嚀作息、檢查功課等。平時貼心孝順母親,從不讓母親操心。陳建璋教誨師亦十分積極上進,功課始終竭盡所能地維持在全班前幾名,有一次退步了兩名,很自責的跪著一個上午,不斷問自己為何沒努力做好,所以在課業上始終讓母親感到欣慰與驕傲。

 

母親對他只要求兩件事,第一是保持健康,第二是對社會負責。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算有再多的才華、再大的抱負也無法發揮出來。又因為家境並不富裕,所以必須專心於課業上,學得一技之長,將來才能自立更生,且不負社會及國家的栽培。

 

由於母親長期積勞成疾身體常感不適,因此他從小就立志要當醫生,接觸了有關醫學系的相關資訊,漸漸地了解到當個醫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還需要對服務人群有興趣,及擅長人際溝通。只可惜大學聯考成績意外失常非常自責,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暑假到工廠流水線去見識見識,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工作,是做電視遊樂器的主機,也到磚窯廠打工,例如挑磚塊、貼磁磚等。等待入伍後能再繼續升學,不忘記自己的初衷。

 

退伍後工作一段時間,陳建璋考上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後來又就讀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及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此時確立目標,投考司法特考3等監獄官,因為多重坎坷的成長歷練中體悟到人心的救贖更為重要。

 

陳建璋20年前至新竹看守所服務,沒想到母親此時倒下了,因為慢性及代謝疾病,所以發現時,母親是脫光衣服要洗澡時在浴室昏倒,很慶幸來的及送急診,想到「因為阿母的提攜,才有今日的我」,才剛要給阿母享清福深恐無法盡孝,成為來回奔波新北、新竹,照顧母親的動力,後又住院三個星期,病情終於穩定。由於母親這時已行動緩慢更須注意避免跌倒,因為全家重擔都在他身上,幸好母親提出自願到阿姨以前住過的養護機構接受照顧,此時母親還不到60歲,在當時受到各親友的與論壓力下,他認為以機構照顧為主,自己陪伴,讓她的心靈能獲得慰藉,病情才能獲得改善為輔的方法。

 

送往養護機構所需要的龐大費用,對於經濟不是寬裕的建璋來說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但對於因公而無法時時刻刻照顧母親,這是當下唯一的選擇是難以承受的重擔。住了數年的養護機構,母親健康得以逐漸恢復,生活漸步入常軌,自覺身體還好。陳建璋教誨師此時剛好分配到公家宿舍,於是先把老母接到宿舍親自照顧,除了照三餐送飯,並服侍母親茶水及用藥,但因老人家年事已高加上年輕時過度操勞,導致健康每況愈下。

 

陳建璋教誨師常常聽見母親的嘆息聲,他知道母親除了生病外,她也有心病,嘆息有時是心病產生的,因此他也會邊拍母親的背邊勸說:「人能平安在一起就是福報了,不要想太多,比我們可憐的人多的是,好好睡吧!」母親其實也需要安全感。陳建璋教誨師想著,如何將母親照顧得更好。母親還能走路時,會利用公餘時間,下班後陪著母親走走曬太陽,因為天底下,沒有比與母親相處的時光更珍貴了。

 

母親住宿舍後有一段時間心情憂鬱,不肯外出,為了增加身體運動量,買了各種協助身體按摩及振動的輔助器材,讓她可藉由器材的輔助,使身體更為健康、精神更為爽朗。知道母親喜歡與街坊鄰居談天說地,就購買一輛電動四輪車,除了天候不佳的日子之外,不辭辛勞,可以載母親往返附近的菜市場或社區公園串門子。

 

原以為風雨已過,但母親突然復發奇怪舉止且又是B肝帶原者,都會自行亂買藥吃,肝臟不斷發炎變成肝硬化,而且多次自行至很遠的大醫院急診中心就醫,在那段時間,陳建璋教誨師在辦公室接到醫院急診室打來的電話都很緊張,醫生診斷母親開始出現人事時地物分辨不清的狀況,雖然痛心,但仍是勇敢面對。

 

但伴隨母親不斷說有穿紅色衣服的人穿牆來去及床上有千萬隻蟲在蠕動及有人在旁邊一直說話,經由醫院診斷有幻聽幻覺,日常生活受妄想症等精神疾病所擾,情緒時好時壞;並確診失智症狀且身體健康走下坡,耐心陪伴母親度過內心的不安,引導她找回過去拜佛、念佛的習慣,期減緩病情的惡化。

 

宿舍母親床邊緊鄰著地鋪,如此設計便於照料患有精神疾病及失智的母親。但受疾病所擾,不時出現惡言相向、大喊大叫等狀況,晚間更睡於母親旁之地鋪,母親有任何需求時得以馬上服侍,幫忙洗澡、洗腳、洗尿壺,上下廁所皆隨侍在旁,以免任何意外發生。

 

陳建璋覺得不能讓全家都倒下,積極上網查找資源來改善照料老母的生活品質,原有機構也願意協助,於是母親再次入住養護機構,之後失智狀況雖未改善,但因接受醫療專業照護,他也能專心於親情的陪伴,情況逐漸穩定,母親整個人好像變年輕了,至今加起來照顧快20年了。

 

陳建璋也將此份愛擴大成對矯正機關收容人大愛,致力投入矯正輔導教學迄今20年。陳建璋表示,輔導工作像是園丁的工作,尤其是高關懷者;栽種工作不僅曠日廢食,收成更是需要經過長久的等待,必須深信無論是任何種子,只要園丁能不放棄好好培養,契機到了,種子總能發芽和開花,而這就是他們回歸正軌的人生轉折點。

 

陳建璋指出,在敦品中學任職老師期間,常年承辦藝術教育及參與外界活動、積極參加外界競賽,讓藝術美感成為少輔院亮點。因為抱持矯正教育即生活,總是充滿熱情與活力,帶領院生從事藝術活動,推動感化少年藝術教育成為多元學習的典範。

 

陳建璋也長期於少年on light計畫中擔任法治教育講師,教導中輟學生找回自我復歸學校。亦長期擔任桃竹苗分署技能檢定中心證照考試學科監場老師,協助桃園地區收容人考照服務。

 

由於陳建璋在專業領域的勤奮不懈,榮獲中華民國乙級職安衛學術科監場、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108年金舵獎當選人、110年中壢區模範父親-大愛組當選人及110年社會教育貢獻獎-個人獎當選人。現今的陳建璋不只孝順自己母親,更將愛心擴及照顧弱勢孩童,參與家庭扶助公益活動,為公共事務付出不遺餘力。他也希望每一個像他一樣在逆境中長大的好孩子,能得到社會的關愛與鼓勵,以愛與鼓勵來教育引導社會正能量。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