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選舉落幕過後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些民眾在選後情緒變得焦慮、低落、易怒,甚至變得悲觀,不容易相信他人,行為也跟著改變,容易失眠、藉酒消愁,和他人起衝突等等。對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柏安提醒,出現以上症狀可能是所謂「選舉症候群」。
陳柏安表示,選舉症候群其實是一種集合症狀,和選舉帶給人們的壓力有直接關係,許多學者及臨床照護者已經開始關注到這種現象。對許多人來說,選舉是一種既刺激又充滿壓力的活動。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研究調查發現,全美國人民有52%認為選舉是一個壓力來源;一定比例民眾的皮質醇濃度,也就是所謂的「壓力荷爾蒙」會在投票期間,甚至是開票結束後上升,並能感受到正向情緒或負面情緒都比往常來的多;若本身就有身心科相關困擾的民眾,在選舉期間疾病復發的機率也會上升。
陳柏安指出,「選舉症候群」常見的臨床表現焦慮相關症狀,如胸悶、躁動、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入睡、肌肉緊繃、腸胃道不適、頭暈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憂鬱相關症狀,如失落感、社交人際退縮、負面想法、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及食慾降低、睡眠品質降低等,其他可能出現如增加成癮物質使用或家庭暴力等表現。
陳柏安強調,研究指出,選舉造成的壓力感受,和年齡、新聞媒體的依賴程度、政治議題的重視程度、政治傾向的高低以及所支持候選人勝敗有關。因此,提供六大方式自我調適減少選舉症候群,如減少新聞媒體或臉書等平台使用、規律生活作息及運動、增加人際接觸主動表達自身感受、做情緒的自我覺察將注意力轉移到自身、正念呼吸等放鬆訓練、避免使用酒精等物質來宣洩壓力。整體來說,若選舉症侯群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或影響時間過長,建議就醫協助調適。
陳柏安呼籲,選舉是民主國家的公民權,如何辨識及因應選舉的壓力也是在民主國家公民的重要課題,避免在每隔幾年的選舉中造成生活莫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