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619器官捐贈紀念日前夕 林口長庚推廣病主法理念

每年的6月19日是國家的器官捐贈紀念日,為了推廣器官捐贈觀念,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特別辨理器官捐贈、安寧緩和、預立醫療決定宣導周活動,在活動開跑的這一天,剛好是年輕的名茹接受肺臟移植屆滿兩年的日子,即將邁入第三年的精采人生。

 

02 0
林口長庚辨理器官捐贈、安寧緩和、預立醫療決定宣導周活動。圖:林口長庚提供

林口長庚表示,6年前,剛開始新婚生活的名茹診斷罹患淋巴癌,一夕之間打亂了對於美好婚姻生活的想像,治療的過程中很幸運地能夠與妹妹配對成功進行幹細胞移植,就在結束漫長且辛苦的化療不到半年,卻發現肺臟功能受到影響,從此相伴在她左右的卻是一台氧氣製造機,再加上肺部積水插著胸管,在家行動都要家人攙扶,嚴重到必須進行肺臟移植才能夠有活下去的機會。等候移植的日子一天過一天,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折磨,名茹好幾次都想要拔掉身上的管路,放棄一切,還好有父母親、丈夫不眠不休的陪伴與照顧,她挺過了最煎熬的時刻,某天,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迎來大愛移植的機會,也改變了她的人生。經過辛苦的復健,終於可以自在地大口呼吸,不再需要氧氣機與管路相伴,能夠迎來這新的人生,要感謝器官捐贈者的大愛與家屬的捨得。

 

03 0
6/19是台灣的器官捐贈紀念日。圖:林口長庚提供

林口長庚提到,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是名茹的心願。歷經了幹細胞移植與肺臟移植,接受了來自家人與大愛捐贈者的恩惠,她心想也許有天當自己必須走到生命的終點時,也願意捐贈自己的器官,讓更多人延續生命,回饋這個社會;也願意將器官捐贈的感動分享給大家,讓身旁的人都能夠了解器官捐贈帶來的溫暖與感動。除了器官捐贈,名茹也願意先為自己立下預立安寧意願及預立醫療決定,未來當生命將畫下句點時,不要再受到無謂的急救與治療,也不讓家人的身心受到許多折磨。

 

01 0
林口長庚期盼大眾更理解病主法的精神及觀念,為自己決定善終的方式。圖:林口長庚提供

這些年來,長庚醫院積極推動「器官捐贈、安寧緩和、預立醫療決定」等觀念,林口長庚副院長吳俊德表示,目前國內有近1萬人在等候器官移植,而2022年度全國捐贈人數309人,僅佔總人口數百萬分之13.3,比率甚低。在長庚醫院推廣器官捐贈的過程當中,發現有許多臨終末期符合器官捐贈條件的病人,在健保卡上並沒有器官捐贈的註記,也沒有與家人討論過器官捐贈想法,在從未與家人溝通的情況下,家人難以做出同意器官捐贈的決定。在這309人當中,生前有將器捐想法透過健保卡註記、或事先曾與家屬溝通者僅有57人,佔18.4%;而目前全國簽署器捐意願共54萬人,僅佔總人口2.3%,顯示民眾與家人針對善終議題的討論,甚至進一步付諸實行簽署意願,這之間的過程仍存在著許多阻礙。

 

吳俊德指出,器官捐贈是善的決定,希望鼓勵民眾們能夠多與家人討論,當社會上越來越多民眾願意認同器官捐贈,並將器捐意願註記健保IC卡,這樣的心意不僅能夠讓更多等候移植病人有受贈的機會,這善的循環能夠帶給社會更多正向溫暖的力量。6月19日是國家的器官捐贈紀念日,誠摯感謝每一位器官捐贈者與家人,因為他們的捨,才能造就更多人的得。今年器官捐贈宣導月的口號是「One Life, Live Twice.」長庚醫院希望有更多人願意一起來支持器官捐贈,讓「One Life」能夠「Live Forever.」

 

林口長庚副院長馮思中提到,「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上路,這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對象的專法,至今已施行4年多。截至今日,全國共有5萬2308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佔台灣成年人比例不到1%,許多民眾的認知還停留在安寧醫療,分不清「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到底有何不同。他說明,安寧緩和條例僅針對末期病患,病人可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拒絕無效醫療延長生命,或當事人意識昏迷由家屬代為簽署;而病主法擴大範圍至五大臨床條件,讓民眾預先立下醫療決定,當疾病治療進入不可逆的階段時,不必等到臨終,就可選擇拒絕或撤除維生治療。

 

病友阿源因腦部腫瘤歷經各種治療後,來到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門診,經醫師說明後,瞭解自身疾病進展建議不要再做放射治療,因此在門診中簽署預立醫療決定。馮思中表示,許多安排病主法諮商的民眾都是因為經歷過至親住加護病房、插管、臥床等經驗,因此希望預立自己的醫療決定,為了自己善終,也為了不把做決定的痛苦與壓力留給家人。因此,該院辦理一系列的宣導活動,讓大家更理解病主法的精神及觀念,為自己決定善終的方式。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