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副刊/寫在出社會之後:從新聞所畢業 我成為一名前端工程師(下)

2020年,採訪新北市某一所國中的資訊教育現場。圖:Luffy提供 scaled
2020年,採訪新北市某一所國中的資訊教育現場。圖:Luffy提供

相信而堅持
就這樣,從北京回台後,我開始踏上軟體開發的學習之旅。

 

當時,我還保有新聞所學籍,也還沒想放棄從事媒體工作,對轉職並不篤定,大抵就是在兩者之間游移不定,而且對兩者都沒什麼自信的狀態。我害怕直接進入職場,更沒用勇氣全心學習,準備轉職。

 

最後,我取巧地進入新聞所,用時間換取空間,繼續釐清新聞工作帶給我的感受,並利用課餘學習前端開發。

 
           

 

後來的事情,前面都提到了。每當我在採訪、寫稿中感到不適,我就會躲進線上課程,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成就感。可能是因為這樣,我在學習寫程式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受到太多的痛苦,甚至偶爾樂在其中,轉職的念頭就在不知不覺中定了下來。

 

轉職之初,我覺得寫程式比寫新聞報導簡單多了,因為程式邏輯一翻兩瞪眼,只要理解它的運作原理和架構設計,基本上就可以評估出是否有可行的實作方案。尤其是前端開發,成果通常即時可見。不論程式碼品質如何,至少能讓軟體順利運作。

 

相反的,報導怎麼寫並沒有標準答案。新聞的價值一方面來其公共影響力,以及閱聽市場的迴響──流量和點閱率,另一方面來自報導者對作品的認同。如果沒有前者,就得仰賴後者,但兩者往往互相影響。哪一個記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看見?所以內容難免向大眾胃口靠攏。

 

夾在公共和商業之間,新聞陷入無解的拉扯和兩難。這或許是新聞的包袱吧?可能我還是比較適合寫自己,正如我現在寫這段故事一樣。

 

我從2019年開始學習前端技術,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拿到25sprout的前端工程師實習機會。顯然,我不是坊間崇尚的速成 Model,天資並不聰穎,否則不會花上這麼多時間。

 

有些朋友在我「突然」變成工程師之後,問我怎麼做到的?我覺得沒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用力把時間砸下去而已,尤其理解程式設計這件事真的沒有捷徑。你走得多快,取決於你的抽象思考能力,某方面來說確實需要一點天份。但我覺得只要投入足夠多的時間以及耐心,一定會迎來Aha-moment。

 

是什麼讓我把時間砸下去?相信的決心。

 

我不相信自己寫出來的報導足以成為一名好記者,所以我放棄堅持,逃離了新聞。我為自己找了很多理由,相信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工程師,所以我曾整整兩個月每天都窩在電腦前,只為了弄清楚JavaScript各種奇怪的地方。

 

相信帶我堅持,堅持所累積的成果,會反饋到我相信的事情上。

 

相信而堅持,堅持而相信。

 

上岸了,然後呢?
2022 年初,我從新聞所畢業,出社會後成為一名前端工程師。

 

近年的軟體工程師轉職潮,讓轉職成功的經驗談,成為眾人爭相效仿的神話。我很幸運地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岸,心裡的迷惘實則沒有消失。

 

幸福快樂的結局只存在童話裡,真實世界總有未完的故事。

 

這次,故事是成為一名「更好」的軟體工程師──掌握不同solution的優缺點,包括效能、依賴性、擴充彈性、是否可維護等各個面向,衡量在不同case判斷哪一種是可行的最佳解。

 

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技術力,而是良好的表達與溝通能力。讓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釐清來自 PM 或客戶的需求,進一步拆解成小的module,安排開發的先後順序,預判潛在的blocker……

 

當我真正入行,才深刻體會身為一名軟體工程師,不如過去想像中輕鬆寫意。

 

科技業寒冬襲來,我擔心自己被公司淘汰。讀著技術社群蓬勃分享的新知,我還是會陷入嚴重的知識焦慮。看著解不出來的BUG,我仍深深懷疑自己是一名冒牌者。

 

上了岸,才是長征的開始。而這段旅途沒有盡頭,還會被時代突襲。

 

ChatGPT出現了。生成式AI的應用落地,讓我們得以用自然語言寫程式,繪圖,創作音樂。未來,程式語言將會變得和英文一樣普及。那麼,軟體工程師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會被 AI 取代就此消失嗎?記者呢?AI不能採訪,不能跑現場,不能寫有溫度的故事,或許記者才無可取代呢。

 

「新聞是時間的作答。」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老師在採訪寫作的課堂中這麼形容。我想,人生也是時間的作答。唯有實際走過,才能感受其中,釐清自己想要 / 喜歡的是什麼,不想要 / 喜歡的是什麼。

 

雖然現在走上軟體開發這條路,但我仍深深感謝新聞所帶給我的訓練:學習和受訪者溝通,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藉著專題論文寫下我很喜歡的鐵道故事。某方面來說,記者和軟體工程師都要努力跟上這個世界,每天泡在Google找資料,在編輯器上剪剪貼貼,努力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其實還挺像的。

 

十年之後,我還會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嗎?我不敢篤定。世界變太快,好像沒有什麼不變的事情。或許,最重要的是期許自己保持學習的熱忱和彈性,不會因為年紀的增長,就少了好奇的眼光。

 

只是不免嚷嚷,出社會後要顧慮的人事物更多了,想法不得不再實際些啊。

 

或許不必有方向,只要在混沌中摸索並持續前進,等迷霧散去,你就已經抵達。圖:阿慧提供
或許不必有方向,只要在混沌中摸索並持續前進,等迷霧散去,你就已經抵達。圖:阿慧提供

我還在感受身為軟體工程師的一切,還在觀察這個世界的變化,還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樣貌。

 

就讓我繼續用時間作答,幾年之後再來回顧看看吧。走自己的路,人生多有趣呀。

 

副刊/寫在出社會之後:從新聞所畢業 我成為一名前端工程師(上)

副刊/寫在出社會之後:從新聞所畢業 我成為一名前端工程師(中)

 

作者/Luffy 路飛
敲鍵盤的時候,不是在寫程式,就是在寫有的沒的。不定期更新Medium,文章同步收錄在部落格Hello Luffy,最近開始經營 IG @dada.code.dev,佛系分享關於軟體技術、生活、科技與成長的一些哩哩叩叩。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