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副刊/記一段旅程——加萊與加萊市民(中)

0807加萊市政廳與鐘樓 0
法國加萊市政廳與鐘樓。圖:劉秀鳳提供

2019我們一家三口的旅行,決定得倉促,沒時間做太多計劃,雖然決定坐渡輪從法國加萊到英國多佛,卻在網站查找不到任何搭乘與購票資訊。忘了是如何突然醒過來似的,我在Google輸入英文,直接查找外國網站,這才終於找到P&O公司,完成訂票。

 

越過英吉利海峽只是我們旅行的其中一段旅程。我們最先抵達的是法蘭克福,停留了兩三天後,繼續沿著萊因河邊的幾個大城市遊玩,波昂、科隆、杜塞爾道夫一路往北,直至比利時布魯塞爾。雖然在布魯塞爾停留一天一夜,其實只是為了繼續前往法國里耳,然後轉車到加萊。到加萊,也只是為了乘船。

 

加萊,對我是個全然陌生的城市,卻隱約有什麼呼喚著我的記憶,對了,是加萊市民,羅丹有名的雕塑作品之一,Les Bourgeois de Calais (英文Burghers of Calais),台灣喜歡翻譯成加萊義民。

 

雖然如此,我們並沒有打算在加萊多做停留,時間不寬裕,我心裡早就不認為能在短短時間找到加萊市民所在。只不過,出了火車站,還有兩三個小時可以慢慢步行到港口,那就先在附近走走逛逛吧!意外的是,出了車站,往右前方(東南方)走一小段路,五分鐘左右,便看到一棟建築,前方公園裡矗立著的青銅雕像,不就是我在影片、網站與藝術書籍裡看過無數次的加萊市民嗎?

 

加萊市民的事蹟,因羅丹雕塑作品而廣為世人傳唱,但在到加萊之前,我一直以為當時挺身代表市民獻上城市鑰匙,向英國愛德華三世投降的六位市民,是壯烈犧牲了。其實不是,他們最終獲得赦免。

 

0807加萊市民IMG 3789 0
市政廳前羅丹雕塑作品Les Bourgeois de Calais。圖:劉秀鳳提供

在加萊旅客服務中心網站,你可以查到這樣的資訊:「1346年,愛德華三世的軍隊圍攻了加萊,這是座有城牆、有港口的要塞。被圍困了11個月後,加萊人民忍飢挨餓,決定投降,但愛德華三世卻要求犧牲六名權貴,獻上城市鑰匙作為投降的象徵。於是,由聖皮埃爾·厄斯塔什帶領的六名男子挺身而出,走向絞刑架……結果得到了國王妻子的赦免。」

 

是王后求情,六位市民方得以保全性命。那麼世人在羅丹雕像前感到震顫動容的又是為什麼呢?是他們被要求必須赤裸雙足、身披麻衣,以繩索綑綁住脖子,將市鑰呈給英王嗎?是這樣,但也不只是這樣。

 

1884,五百多年後被加萊市長邀請製作雕像的羅丹,作品完成時,其實並不被接受。英雄應該是從容就義,英雄應該是無所畏懼,英雄應該是雙眼炯炯直視強權,怎麼可以是顫抖、皺眉、緊抿雙唇、流露恐懼與憤怒,甚或抱住頭部,毫不掩飾自己的痛苦呢?

 

閱讀藝術鑑賞相關書籍,加萊市民的不朽,羅丹雕塑的貢獻,是人物內心世界深刻赤裸的呈現,那種刻畫真實,直覷人心深處的恐懼,令人啞口,繼而思考、領會:英雄不是沒有遲疑、吶喊、憤慨或悔恨,是他們毅然挺身,實踐noblesse oblige——身為權貴所該挑起的責任。「這件作品不論就其結構,或就其對紀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對英雄人物的闡述,都具有革新的意義,顯示了羅丹藝術的光輝不凡。」百科網站上有這麼一句話。

 

而吸引我走向前的那座紅磚黑瓦的建築物與一旁高聳的塔樓,是加萊市政廳與鐘樓,市政廳是歷史古蹟,而鐘樓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屬比利時與法國鐘樓群)。

 

0807戴高樂夫婦IMG 3822 0
立於加萊市中心戴高樂夫婦雕像,後方是瞭望塔。圖:劉秀鳳提供

無緣細細觀賞建築,轉身離開市政廳,前往港口的路上,我們先是穿越了城市精華地帶,看到象徵英法友誼的戴高樂與邱吉爾的雕像,以及戴高樂與出生於加萊的妻子,兩人相偕的雕像。加萊旅客服務中心網站告訴我們:「這是伊麗莎白·西伯特 (Elisabeth Cibot) 的作品,旨在紀念戴高樂夫婦 1921 年的婚禮。」

 

繼續往前走,漸漸地,熱鬧的街景在我們拖著行李箱,疲累前行的腳步裡,逐一成掠影浮光;鮮少行人,只有車子來往略顯荒涼的港口區,我們走了40分鐘,挺累的。但是,港口就在前頭,再不久,我將可以望見渴盼許久的英吉利海峽。

 

作者:劉秀鳳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