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副刊/生活在他方

0829副刊葉裡的叡山電車 0
夜裡的叡山電車。圖:郭淳華提供。

「脫離現實的『現在』,誘使人前往未知世界的無限魅力空間 。」
----壽岳章子《千年繁華》

 

2004年夏天,我們搬家北上。

 

那時教職工作剛轉至台北,我每日騎腳踏車上班,自和平西路轉南海路,行至中正紀念堂,沿圍牆外經過當時還掛著大中至正牌匾的自由廣場,車穿梭在廣場鴿群中,引起牠們的一陣騷動。

 

離開中正紀念堂後穿越過橫向的信義路、仁愛路口,屹立在這兩條路中間的,是當時還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長榮海運大樓,面對著凱達格蘭大道,與總統府相望。車繼續前進,會經過教育部,然後轉入濟南路經過立法院群賢樓,最後抵達任教處。

 

二十分鐘左右的腳踏車程,行經的道路、建築物,都是我不曾想過會出現在每日生活中的事物,我對它們感到陌生,它們的名稱應該只停留在電視、報紙的新聞中才是。

 

我一直記得剛搬來台北時的某個夜裡,我和先生牽著才滿三歲的女兒在家附近散步,走著走著,我突然瞥見騎樓牆上的門牌:重慶南路……。重慶南路!這個名稱,在我童年時的心中,簡直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林立的書店是神聖的讀書人才會去的地方,爸媽若是要帶我們來台北,一定是穿戴整齊彷若要辦大事般地慎重其事。而現在,我只是在晚餐後套雙拖鞋便隨興地散步在台北街頭,我竟走在重慶南路上!這些理應不會出現在生活中的街道,就在我台北家的附近。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對當時的我而言 。

 

十五年後 ,這種奇妙的感覺又再度出現。

 

2018年夏天我們安排了一趟京都旅行,當時主要的任務是一訪「京都精華大學」,這所學校正位於叡山電車沿線,我也因此才對本來毫無所知的叡電各站略知一二。那時,我們乘坐電車往返於出町柳、元田中、精華大學前、貴船、鞍馬……各站間,不論是購票方式、月台候車、觀覽各式車體、抵達景點一遊,於我而言都是陌生且新奇的,全然是遊人旅者的興奮心情。叡山電車有一段著名的賞楓隧道,因此車窗特別設計得開闊寬敞,部分座位面向窗外,以便於旅客賞楓觀景。(編按:文末附作者拍攝影片)

 

0829副刊叡山電車廂理 0
叡山電車車廂內,車窗特別設計得開闊寬敞。圖:郭淳華提供

當時我和先生並肩坐在列車上,車廂內除了我們一家及友人夫婦外,全無乘客,靜寂恬然。我們的座位面朝敞亮的大片車窗,窗外風景一幕幕掠過眼前,素樸的木造民居一幢幢羅列著。

 

「我們以後房子就買在這。」他說,車過二軒茶屋站。

 

「這裡也很好呢!」他指著前方住宅巷弄,車過修學院站。

 

「還是這裡?我們就住這吧。」車過一乘寺、茶山站 。

 

我順著他手指著的方向看去,悠閒的住宅區,靜立著的二層樓小宅。真好啊,如果能住在這。但,這是哪兒呢?京都啊,我們哪能住京都呢?是夢想吧,夢想屬於遠方,它會在遠方召喚我們,讓接下來的日子充滿希望,相信自己在許久許久許久以後,終會實現夢想。

 

時隔一年,2019年的夏天,我們再次坐著叡山電車,但不再是遊人旅者的心情,這次到來,是為了辦理房屋的過戶事宜。我原以為的「許久許久許久以後」竟就是此刻?竟就在眼前?由衷感謝、讚佩一直相信夢想不只是在遠方,而努力實踐這一切的他,在叡山電車沿線上,真的買下了我們的房子。「叡山電車」這個名詞,一年多前還在我的生活之外,全然陌生。一年之後,它有了不同的意義。

 

日本作家壽岳章子在「京都三部曲」裡,仔細描述著在地人的服裝、飲食、居所,巷弄町道裡的老店鋪、民間工藝師傅。他筆下的京都,有一種平凡而沉靜的生活感,一種非關繁華、不屬於觀光、不需要熱鬧的、安定而紮實的存在感。「搭乘從出町柳發車、京都人暱稱的叡電(正確名稱應該是京福電鐵 ),搖搖晃晃沿著比叡山腳奔走。茶山、一乘寺、修學院等站名響起,真令人十分懷念。到了寶池站便分為往八瀨方向及往鞍馬、貴船方向的兩條路線。」壽岳章子在書裡這樣寫著。

 

而我們京都的家,就在這裡。一思及我們將參與這樣的存在,所有的遠方都將成為日常,便深覺不可思議。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對現在的我而言。

 

YouTube player

叡山電車線上二の瀨站著名的紅葉隧道,夏季時是「青楓」的展演場。夜裡,司機會將車廂內的燈關上,刻意放慢車速,讓乘客欣賞燈光映照下的翠綠。(文字與影片拍攝:郭淳華)

 

作者:郭淳華
高中國文老師。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