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諾貝爾文學揭曉,挪威作家佛斯(Jon Fosse)成為2023年的得主。媒體報導時這樣介紹他 : 他因「創新戲劇及散文,為不可言喻的事物發出聲音」而獲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新挪威語作家。
我對Jon Fosse這位作家十分陌生,對於「新挪威語」亦不甚理解,在好奇心驅使下我查找了資料,簡單來說,挪威語大致分成兩種,「新挪威語」(nynorsk,又稱尼諾斯克挪威語)是相對於「書面挪威語」(bokmål,又稱挪威博克莫爾語)而言,較常為民間使用的口語化語言。據此我不禁想:使用較為民間化口語化的文字,是否能夠在閱讀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佛斯的作品時,更接近挪威這個國家?更了解他們的文化?
關於透過文學作品了解不同文化一事,我曾在2016、2017年,利用兩年的時間,有計畫地完成一趟漫長的「紙上環遊世界」之旅,透過書籍的閱讀,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思想與風土民情。這個有趣的挑戰並非出自我的發想,而是仿效英國作家Ann Morgan 在2012年做的「閱讀全世界」計畫,她閱讀了196個國家的作家作品,在一年中完成紙上環遊世界。台灣也在她的選項中,她挑選了白先勇的《孽子》作為閱讀對象(她將這段經歷發表在TED的演講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當時我覺得這項挑戰很吸引人,於2016年初開始躍躍欲試,先由離台灣最近的東北亞、東南亞的小說作品開始,但因閱讀速度太慢,至年終才完成半個世界的「旅行」,未完的另外半個天地,2017年繼續努力,依約來到北歐、南歐、中南美洲。紙上環遊世界滿兩年後驗收成果,我一共閱讀了108本書 ,「走訪」了75個國家。
起初,我只是因為這個挑戰很特別,想試試自己能閱讀多少國家,沒想到開始後,除了閱讀這件事外,還附帶一場尋索書籍之旅,關於「不只是閱讀」的種種收穫,與大家分享:。
目前市面上文學類的書籍,仍以國內作家的作品為主,外國翻譯作品,水準良莠不齊,端看出版社的選書方向。而出版社為符合市場需求,引進的多半都是類型小說(驚悚推理奇幻……)或賣得較好的電影原著,這使得我的選書受到許多限制,若要透過文學瞭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類型小說及電影原著是較難滿足這個部份的。因此我大部分閱讀的書,都不是近年出版的,多上推五年以上或甚至十年二十年,才有適合的作品。
以國家地區作為選書的方向,會發現作品多出自那幾個你立刻就能想到的國家:美英法德義日……(頗有八國聯軍的味道)。其他偏遠國家(偏遠?當然是以自我本位的角度來看)極為難尋,偶而曇花一現便見獵心喜,根本顧不得內容品質如何,先讀了再說。所幸此類作品,在出版大國的夾擊中還能脫穎而出,通常都有值得一讀之處,鮮少有讀完後產生「相見不如不見」之嘆。據此,建議大家日後在挑翻譯文學作品時,多注意那些國名念起來拗口的小國作家,或許是另類的品質保證。
尋書讀書的過程中,忍不住為東南亞、非洲、北歐等地區抱屈。東南亞是離我們最近,和我們的生活關係較密切的地區,隨處都可見移工朋友們,但幾乎找不到東南亞的文學書籍。較常見的是旅遊介紹書,如馬來西亞、印尼;或幾本談東南亞政經的書,如越南、緬甸;甚或是幾本封面嚇人的恐怖故事,如泰國。根據教育部2020年的統計,新住民第二代學生共30.5萬人,佔全體學生7.3%。其中,東南亞國家以越南(35.5%)、印尼(9.1%)為最多,我們不是應該要讓這群孩子們透過文學多了解他們的母親國嗎?
非洲獲得諾貝爾文學的作家有七位,除了三位南非作家外,其他三位是英屬或法屬殖民地國作家,他們的作品較無法顯現非洲地區特色。惟一一個黑人作家的作品,台灣亦少有翻譯,遑論其它中非西非小國。非洲文學,如東南亞文學般貧瘠難尋。
因為某些心理因素,有些人談及教育問題或社會福利制度時,言必稱北歐。因此北歐的文學作品便淹沒在諸多「我看芬蘭」之類的書中,若你認真尋找,也許還有些類型小說如「龍紋身的女孩」之類的作品可讀。此時你便會慶幸,挪威的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作者)寫了不少小說,且出版社和讀者都還算願意埋單。
閱讀和選擇俄國文學是較為辛苦的過程,一來因為代表作多,且都十分「厚重」,二來因為時代多元:黃金時期,白銀時期,青銅時期……若都找幾本來看,必曠日費時。駑鈍如我無力消化大部頭著作,便專攻短篇,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的短篇,皆十分精彩。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白俄羅斯作家亞歷賽維琪的紀實報導,亦值得一探。
日本文學是數量最豐選擇最多的,此地的作品常成為我閱讀其他國家時穿插閱讀的對象,完全無視「行走足跡」必須依序的規則。書店或圖書館的翻譯文學區,總是留下最大片的位置給日本作家,相形之下,即使現在韓劇盛行、韓國電影頗受歡迎,但韓國文學在台灣的出版,仍遠不及日本。
另外尚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如何斷定這本書是屬於哪個地區或國家?是依據作者的國籍?還是書的內容寫什麼地方?歐洲作家的國籍最為混亂,祖籍、出生地、父親和母親的國籍,不是同一個國家的比例甚高,而中東地區亦然,因戰爭、屠殺、殖民……等原因移居他地的情形眾多,我常不知將他們歸類在哪個地區。你看翻譯作品時,會注意作家的國籍嗎?自從開始玩「紙上環遊世界」,我拿到一本書的第一件事便是翻看書封後面一小欄的作者簡介,研究他們的出身和「漂流的軌跡」,很有意思。
回應文章一開始提及的「諾貝爾文學獎」,整理回顧此段閱讀過程時我曾想,若有機會讓我再「玩」一次,我會較有系統地從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開始讀,因為我發現諾貝爾文學獎很「公平」地讓各國各地區的作家平均得獎,若依此按圖索驥,可省去找書的麻煩。
此外不得不說,中國大陸的出版品,真的比較多元,什麼少見的陌生國家的書,他們都會翻譯出版。只是我依舊不喜閱讀簡體字,也不習慣他們翻譯時的用詞差異,所以仍然一本簡體字的書都沒選擇,失去了解更多不同國家的機會。
訂定這趟旅行計劃其實很容易,執行起來也不困難,真正考驗人的,是將計劃持續下去,每天每週每月……。我們總以為一天不過抽出半個小時吧!一天只需讀個100頁吧!有什麼難?但後來會發現,總有比閱讀更重要更緊急更不得不去管,或看似更精彩更有趣更吸引人的事等著你去做,於是本來預計一年就要完成的事,一拖兩年後,終於暫時畫下句點,且仍未完。
2023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你想到2024年要給自己什麼挑戰了嗎?如果還沒有想法,我們一起來一場「紙上環遊世界」之旅吧,一年後驗收成果,你必會衷心感謝喜歡閱讀的自己。
作者:郭淳華
高中國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