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央視熱播《重慶談判》的台海隱喻

大陸央視去(2023)年底推出六集大型文獻紀錄片《重慶談判》,近期陸續上傳至其YouTube頻道。央視之所以製作此專題,名義上是為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但回首歷史並映照當下,多少還是能從中看到幾分現實隱喻。

「重慶談判」的歷史背景,在於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聲勢攀上顛峰,美國有意在中國扶植一個親美的政府,同時阻止共產黨完全掌握中國。然而,歷經多年戰火動亂,人們希望「和平建國」的呼聲亦水漲船高,蔣介石不得不三次電邀毛澤東前往重慶「共定大計」。中共在「邊打邊談」的策略運用下,與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雙十協定》,既得到了地位的承認,同時撕去了「破壞和平」的罵名標籤。

如果說日後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及至1949年兩岸分裂,形同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現代化道路,「重慶談判」可以稱得上是這段歷史走勢的一個開端。或者說,今日中美格局與兩岸關係的態勢,依舊是在這段歷史的「延長線」上發展下去。

民進黨執政以來,中共也看得明白,美方寄希望於民進黨「反共」與「反中」路線,與其「台灣牌」政策形成了「以台制華」的內外合力,賴清德在2024大選的勝出,更讓這股合力得到了續命。中共要解決台灣問題,看的不只是台海「小兩岸」的氣候,真正要緊盯的是太平洋「大兩岸」的氣候。

去年11月15日在舊金山登場的拜習會即為一訊號,習近平當面向拜登提出要求:「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在中美大國博弈談判桌上,北京正在為和平統一「造勢」。美方心裡清楚今日中國之實力與底氣,同時著眼於美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美國的蠟燭不能讓台灣這一頭也燒了起來,因此華府智庫學者們隨之轉變口徑,強調台灣方面必須讓北京還能看到和平統一的希望。賴清德一當選,華府特使團隨即銜命抵台,背後玄機即在於此。

當年「重慶談判」為期43天,毛蔣兩人11次面對面、8次直接交鋒,國共兩黨代表前前後後也有12次談判。今日中美之間的政治周旋,時間跨度之長之久,更能體現時代巨變。中美高層官員的接觸仍是進行式,新一輪會談在泰國登場,由王毅交手蘇利文,「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要求,已成為中國對美談判的基本標配。

中美關係的起伏跌宕,正是在「邊打邊談」的格局中起承轉合,一旦北京成功確立了「和平統一」這條底線,做為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的一道「護欄」,其解決台灣問題的進程便邁前了一大步。換言之,只要華府的手從台海推縮回去,北京便能在和平統一的棋局占上風。中美之間以回合計數的談判,正是一場無硝煙的持久戰。

台灣不能再沉醉於「美國保台」的美好幻想之中,這顆粉紅泡泡大到非常脆弱,只要中美造就一次當代版的「重慶會談」,或者雙方出了一份當代版的《雙十協定》,台灣這才夢醒幻滅,恐怕為時已晚。就算美國日後撕毀了這份「協定」,就像當年國民黨展開全面內戰,美國對華「不惜一戰」,誰勝誰負都還難以驟下定論。

蘇起在新書《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說,台灣未來不外乎「鬥」、「拖」、「和」三條路,「鬥」無疑死路一條,「拖」頂多四、五年也要攤牌(game over)。「鬥」與「拖」的結局其實一樣,差別只在於時間早晚而已,說到底跟當年「重慶談判」相似,還是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

在民選政治與民粹主義的烘托下,台灣整體氛圍還沒有意識到「生死關頭」或「轉折年代」即將到來,各方陣營只想要借助美國對台各種安全保障,消極被動的「以拖待變」。如此心態頗為神似「重慶談判」時的國民黨政府,誰也沒料到日後竟會在戰場上兵敗如山倒,更沒料到美國會在內戰關鍵時刻,最終選擇放棄了國民黨,直到韓戰爆發才改變局面。

《重慶會談》儘管是一部面向大陸觀眾的文獻電視片,但也巧妙帶出了歷史反思。美國以自身國家利益至上的機巧,中共借力使力的翻轉形勢,以及國民黨「恃美傲物」的「居危思安」,都能在今天看到對應的影子。縱然棋局已翻天覆地,但棋手與棋子的角色與關係卻未曾有變。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台灣,《重慶會談》當然值得一看。

獨家報導 張鈞凱/評論
(《香港01》駐台灣首席記者,廣州暨南大學講座教授)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