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自由的秘密是勇氣——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

1
分享這篇新聞: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書封。圖:季竺怡提供

歷經二戰的落敗、屠殺的罪孽、和東西數十年的分裂,種種的問題仍須反省與和解,德國向我們示範的是一種勇於面對和承擔的態度,與廢墟中重生的力量。

全書從政治、能源、轉型正義等面向出發,勾勒新德國的面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1.3〈自由的秘密是勇氣:梅克爾的堅持和遠見〉,講述梅克爾出生東德的背景,原為學術高塔裡的科學家,在圍牆倒塌以後趁勢而起投入政壇,然而女性的身份總讓她被視而不見,經過多年的沉寂,梅克爾在基民盟最大的危機中挺身而出,一舉甩開「柯爾的女孩」之稱,登上黨主席大位,而後沉著迎向總理之位。

儘管梅克爾對金融危機的處理、歐盟的穩定交出了漂亮成績,外在的動盪從未止息,敘利亞難民潮成為歐盟極大的難關。當許多國家封鎖邊境拉高鐵絲網,梅克爾對難民大開國門,大量難民湧進,慈善團體和志工分發食物、臨時帳篷還有醫生守候,德國民眾張開雙臂迎接難民的動人畫面傳遍全世界。但接踵而來的治安、經濟、族群問題才是更大的危機,衝突事件此起彼落,對難民的恐懼和醜化愈發嚴重,極右民粹政黨崛起,德國的民族問題再次受到考驗。

我不禁想,若是時空轉移至台灣這塊土地,我們會如何因應?我們的人民對族群的包容度有多少?我們在車站、公園、店家遇到外籍人士的態度和內在想法,也許直接反映了我們與「價值共同體」的距離。

在圍牆內長成的梅克爾,引希臘哲人伯里克里斯的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為座右銘,她說道「自由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隨時都可能不保,必要時得站出來爭取和捍衛。」

民族的信仰和土地的認同從來就是多元而複雜的問題,然而我們總是能讓自己多看一點點,多交流一點點,主動跨出自己習以為常的世界觀,尋找這片土地的共同價值,讓我們的心更加自由。

作者/季竺怡
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