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在日治時期被選入「台灣八景十二勝」,曾是外地人觀光、朝聖、台北人親子遊覽、情人約會、求婚的浪漫勝地,如今端午划龍舟比賽會吵起一陣新聞,悠遊蕩舟的情趣退燒,大多時候這一方湖光碧山屬於附近居民日常散步運動的私家遊園。
趕著變天前的晴日,從新店捷運站出即是碧潭,早上跳舞、打太極拳的團體還沒散去,搭配平和的梵音背景音樂,有種別有天地非都會的隱逸自如之感。
明淨開朗的空氣裡還殘留著露水與星月的夢話、草花的氣息,藍白色天鵝船在湖邊、吊橋下鑲嵌成串珠,與草坪上紅粉花朵排出的春字相映成畫。
一潭清流即是天空,遠處釣魚的背影、近處散步遛狗,擦身而過的自行車客和划船迤邐滑過的長波,各自以日常書寫「驚蟄」這天平靜而幸福的記事。
萬物甦醒,天地開闊,坐在草地上,樹蔭下,看水天一色飛鳥明滅;望碼頭渡口,想像曉汲清湘燃竹撒網的漁夫,是否在天明滿載時,浮現柳宗元:「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那般詩心?想像自清光緒到現在人力擺渡的心情,那往來流動的青青子衿,挑擔賣貨的莊稼漢,會遇上沈從文《邊城》裡的老船夫、翠翠和黃狗嗎?
碧潭的水透清如玉鐲,陽光染翠,明暗生姿。徐行雖可以見影之動靜,見浮繪之山容深淺。這樣的水在三百年前由瑠公郭錫瑠之子郭元芬以竹子編簍,填裝大小石頭的「竹蛇籠」,興築起碧潭堰,所以漢人來了,田綠了,村莊的人口蕃增了。瑠公原先開鑿的引水石硿(腔),後開鑿成大坪林圳,促成新店水田耕作,這一路流進了人家,流成熱鬧的台北。
資料上記載新店早期居民為凱達格蘭族、泰雅族,以捕魚狩獵維生。18 世紀初,漢人移入形成聚落,才開始闢山墾植畫地為田,圍聚於新店路。烏來、木柵、景美、安坑一帶農作物及日用品的集散而成街市。百年歷史的老街已不復見當時的景色,因為拓寬馬路拆除後新蓋的樓房,就像早市賣著瓜果菜蔬,僅存的百年老店如文具店、雜貨店、餅店和擇日地理館,兀自守著夕陽餘暉。
走進裝飾成粉嫩芭比娃娃色的文具店,當家九十多歲的阿嬤身體健朗,雖因前一陣子跌倒而坐輪椅,但說起往事鏗鏘作響,熠熠生輝。當她細數小學六年級在田中幫親戚醫生館包藥,15歲從彰化到永樂市場批發賣布的伯父店裡煮飯、看店,就這麼相親嫁來這條街上時,眼裡流露出幾許嬌羞和對悠忽已逝歲月的想念。一旁的女兒補充這店自1911年經營到現在,在沒有大賣場的時代,孩子多,需求量大,國中小文具的生意如日升天,如今添上玩具、流行小物和禮品,勉強支撐這發家的基業。
這條街上的老派風格還有傳承三代的研山堂擇日地理館,專司陰陽宅、婚嫁擇日、命名,來此問訊的人也多是家傳信仰這神秘風水命理者。老闆娘是花藝師,賣花賣了35年,如今收攤已不願傷神費腦為花市忙,在她嘴裡流出長長的一卷街坊鄰居人事跌宕、地方文史風雲傳奇。
街尾的金成蘭餅店專賣節令、信仰習俗、廟宇法會相關的糕餅、壽桃。接手的第三代老闆說起六、七歲便被阿公帶著學技術,這一接就是五十多個年頭,對於全年無休卻每下愈況的生意,一方面感嘆後繼無人,另則自信堅持傳統手藝和傳承的使命感,是維繫聲譽品質不墜的力量。
店裡數十年如一日,剛出爐的壽桃、大餅在竹篩架上散發香氣。俗稱日頭餅的招牌「芝麻大餅」,是嫁娶時男方送給女方的喜餅,口味繁多,價格親民而實惠,守著老店的體貼。
原本為供瑠公圳取水之便,而設的水堰,無意間成就了碧潭美景;原本移民傍水而居的聚落,無意間因為地理位置而成經濟市街。風雲聚合自有時,雲散風去也自有因與緣,不變的是眼前的老街老靈魂,湖邊行坐自在的生活,和懂得靜看這無價饗宴之心。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