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一直是威脅女性健康最深的陰影,至今已超過20年蟬連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不僅位居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死亡人數逐年成長,113年有3050位女性因此離世,相較103年2151人,增加約42%。根據乳癌防治基金會調查指出,近七成患者在確診時感到極度震驚與恐懼,逾六成在治療後仍害怕復發,顯示乳癌治療不僅是身體的戰場,更是心理與情緒的長期抗戰。在乳癌治療的漫長路上,恩主公醫院建構了完整的「跨科整合照護團隊」,除了專業醫師、護理師外,更有癌症個管師、營養師與社工提供癌症的輔助治療與心理支持,幫助癌友穩定治療、重拾信心,邁向健康的新生活。

恩主公醫院指出,隨著飲食西化、晚婚、少生育與生活壓力增加,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但只要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大多可獲得良好預後。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彥嘉表示,引發乳癌的危險因子相當多元,包括年齡、家族史、基因突變(如BRCA或PTEN基因)、初經過早或停經過晚、未生育或未哺乳、肥胖、高脂肪飲食與接受荷爾蒙治療等皆會增加風險。「乳癌的分期與腫瘤大小、淋巴轉移數密切相關,越早發現越有利於治療。」陳彥嘉強調,早期篩檢發現有三大好處,首先是「手術範圍更小」,腫瘤尚小即可切除,乳房保留率高,減少外觀影響;「淋巴清除可減少」,早期病患可免腋下淋巴擴清,降低手臂水腫與神經受損風險;「治療負擔更輕」,用藥與放射治療時間可縮短,副作用相對減少。

為保障女性健康,衛福部自今(114)年擴大補助乳房X光攝影篩檢,年滿40歲至74歲的女性,可每2年進行1次免費篩檢。陳彥嘉呼籲,最基本的篩檢方式,是靠自己的雙手進行自我檢查。在洗澡或想到時,用雙手觸摸乳房及其周圍,以及腋下部位。若摸到硬塊,應提早就醫進行影像確認。

目前乳癌篩檢設備主要包括乳房X光攝影、3D乳房超音波、MRI等,陳彥嘉說明,雖然傳統乳房X光攝影可偵測微小鈣化點,但對於亞洲女性常見的「緻密型乳房」準確性較低,且檢查時常造成不適,而恩主公醫院近年引進的3D乳房超音波,能完整掃描整個乳房組織並建立精細立體影像,大幅提升精準度。陳彥嘉指出,「3D乳房超音波不僅無痛、無輻射,速度更快,能減少因操作差異導致的判讀誤差,特別適合乳房緻密型、隆乳後或不適合X光檢查的女性。」
陳彥嘉強調,乳癌治療需要的是「整合式支持系統」。恩主公醫院的癌症治療團隊已建置完善的跨科整合機制,包含乳房外科與一般外科醫師扮演初步診斷、手術治療與整體治療的規劃角色,並結合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科、藥劑科、復健科,以及癌症中心個案管理師、社工、專科護理師的輔助治療,落實全人照護。陳彥嘉說,「我們每月舉行兩次跨團隊個案討論會,依病人病況設計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案,從身體到心理都有人在照顧。」
陳彥嘉分享一位五十多歲的王女士(化名)案例,她因恐懼不敢面對乳房硬塊,在全家人陪同下,才願意就診,經醫師診斷為第一期乳癌,透過醫師安排乳房保留手術、術後復健師指導上肢活動,預防沾黏,以及個管師與心理師則長期追蹤病友情緒,協助減輕焦慮與孤獨感,如今規律回診、心態積極,還主動提醒朋友做篩檢。「她從害怕到能主動關心別人,這樣的轉變就是最好的康復指標。」
癌症中心個管師廖緯翎也分享一位同樣五十多歲的林女士(化名),她在確診乳癌第四期,癌細胞擴散至腦部後,一度失去求生意志。身為單親媽媽的她,原本只希望能親眼看見兒子結婚,就已覺得此生足夠。她歷經雙側乳房全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口服化療,目前仍持續服用標靶藥物。治療期間,個管師與主治醫師持續探訪並給予鼓勵,即使病人因病情虛弱,團隊仍陪伴在側,耐心傾聽她的感受。最後在治療團隊的鼓勵與家人的支持下,她重新振作,積極配合治療,如今病情穩定,還會親手做禮物送醫護人員表達感謝。廖緯翎說,「她從絕望到重拾笑容,是信任與陪伴的力量。對我們來說,這樣的轉變就是最大的成就。」
恩主公醫院提及,癌症中心的個管師在病友治療歷程中扮演「多功能橋樑」角色,除協助醫病溝通、提供治療衛教與副作用緩解指導外,也串聯各基金會與社福資源。癌症中心本身除了提供衛教保健書籍、手冊外,還有提供營養諮詢與補充建議供病友參考,更有假髮提供有需要的化療病友索取。為了讓病友能更快獲得正確衛教資訊,以及病友之間能夠交流,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黃星華成立「乳癌病友LINE群組」,廖緯翎表示,「群組中病友們會隨時提問,許多人在低潮時會主動與我們傾訴,個管師的角色不只是醫療協調,更是24小時的心理陪伴者。」她也分享曾有病友,大半夜因化療副作用嘔吐到虛脫傳訊息求助,透過語音、文字訊息即時指引處理方式,並在必要時協助就醫。對病人來說,那一通訊息代表他們並不孤單。
恩主公醫院定期會舉辦癌友活動,像是健康飲食講座、劇場表演、DIY手作課程等,鼓勵病友與家屬走出家門,彼此交流經驗,建立支持網絡。廖緯翎指出,「病友最喜歡的課程是營養與疾病相關知識,其次是手作與精油活動。做中學、學中聊,能讓大家放鬆,也更容易開口談心。」活動中,除了來自個管師的陪伴、傾聽與指導外,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團隊中已走過治療歷程的癌友對於新加入癌友暖心的建議與關懷,以過來人的角度更能幫助新病友減輕對疾病的恐懼。
陳彥嘉強調,乳癌雖令人擔憂,但早期發現、正確治療與跨科支持是關鍵。「只要願意面對,醫療團隊一定會與妳並肩作戰。乳癌防治的第一步,就是勇敢檢查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