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拍、反拍,國小校隊選手林芷聿拿起球拍,精準反擊,更厲害的還有這位選手。平均0.5秒就要打一顆球,連眼睛都來不及看,對面到底是誰,這麼厲害,原來是一台AI發球機,不只能多機操作,高度、角度,360度都能設定,正手、反手,高球、長球,對選手來說是種挑戰。國家級教練范佑嘉提到,以前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站在球台的側邊,去做一個做球的方式 站在後面,球台側邊其實是看不到小朋友,後面或下半身的一些動作,有這台機器人之後呢,基本上它可以去做的角度,可以把教練的想法輸入在手機裡面。
國家級選手蔡雅婷表示用這台之後就是它有點可以擬人化,就是有點像在跟真人比賽一樣,多機的時候它給的方向也蠻多元的。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崇華說,只能運用已經發生過的比賽,那麼我們使用這個影片的這些技術,去記錄球的落點以及旋轉的方式所以它需要蠻繁瑣的紀錄去把它還原出來。從硬體到軟體,和整合都是MIT,球速、發球頻率都能自己設定,還能光靠影片,分析對手球路。AI運動科技,越來越普及,台灣名將陳偉殷,球一投出,右邊的2D小綠人,結合大數據分析,抓出錯誤姿勢。
還有這台機器結合感測器和數據,精算選手骨架和姿勢,同樣也是MIT,展望台灣的AI運動科技,除了生活化之外,更朝向2030年一兆產值邁進。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