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桃園文選】浮生六記中的園林意象

1
園林建築強調 : 「雖為人造,宛自天開。」圖為新竹南園 : 陳文發攝

蘇州滄浪亭曾為沈復及陳芸駐所,今人以浮生六記為本,借崑曲還原乾隆年間之情狀,走動式換景,大破戲台藩籬之囿。演繹兩小時,收費近八千台幣,每回款待止四十名,然北上廣之雅好者,仍絡繹於途。

今就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之所述,追字逐句,淺談造園手法於一二。

#『時當六月,內室炎蒸,幸居滄浪亭愛蓮居西間壁,板橋內一軒臨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纓,濁斯濯足」意也。』所謂「一軒臨流」意在「暢幽靈雅」,明文震亨於《長物志·水石》中寫到 :「水令人遠,石令人古,園林水石,最不可無」明陳繼儒(幽遠集●十七令)也提到 : 「香令人幽,酒令人遠,石令人雋,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閒,仗令人輕,水令人空,雪令人曠,劍令人悲,蒲團令人枯,美人令人憐,僧令人淡,花令人韻,金石鼎彝令人古。」足見水之為空、為遠,竟能夠洗心,竟足以滌懷。

#「檐前老樹一株,濃陰覆窗,人畫俱綠。隔岸遊人往來不絕。此吾父稼夫公垂簾宴客處也。稟命吾母,攜芸消夏於此。」所謂「人畫俱綠」取清涼意也。而「老樹一株,濃陰覆窗」實為漏窗之框景手法,以窗框為畫框,掇取框中之景。而「隔岸遊人往來不絕」是借景五法(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中之遠借。而「隔岸」已屬園外,明計成於(園冶)一書中提到 :「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分遠近。」杜甫詩亦云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同為遠借手法。而「攜芸消夏於此」意指偕妻陳芸避暑於滄浪亭。避暑為園林功能之一,熱河承德有句順口溜 : 「避暑山莊真清涼,百姓仍在熱河中」此(熱河)乃雙關語,竟一言中的而令人莞爾。

『是年七夕,芸設香燭瓜果,同拜天孫于我取軒中。余鐫「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余執朱文,芸執白文,以為往來書信之用。是夜月色頗佳,俯視河中,波光如練,輕羅小扇,並坐水窗,仰見飛雲過天,變態萬狀。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之情興否?」余曰:「納涼玩月,到處有之。若品論雲霞,或求之幽閨繡闥,慧心默證者固亦不少。若夫婦同觀,所品論著恐不在此雲霞耳。」』其中「余執朱文」是指沈復分得陽刻印章,「芸執白文」則指芸娘分得陰刻印章。「是夜月色頗佳」及「仰見飛雲過天」指的是仰借,「俯視河中,波光如練」指的是俯借。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婦,未嘗一至間壁之滄浪亭,先令老僕約守者勿放閒人,於將晚時,偕芸及余幼妹,一嫗一婢扶焉,老僕前導,過石橋,進門折東,曲徑而入。」所謂「半年新婦」指的是嫁來半年的媳婦,日文的媳婦,漢字即為「新婦(???)與閩南語發音同(sinnbu)」而「過石橋,進門折東,曲徑而入。」乃布局手法之一,布局有三法,一曰「小中見大」,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納須彌於芥子」; 二曰「化方整為曲折」以收「移步換景、步移景易」之效 ; 三曰「以人造手法體現所缺少真山真水之境界」雖為「人造」而宛自「天開」。唐常建云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故曲徑即為「化方整為曲折」,使小巧區域亦能幻生偌大空間。

#「疊石成山,林木蔥翠,亭在土山之巔。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里,炊煙四起,晚霞燦然。」所謂「疊石成山」,園林大師陳從周說 : 「真山似假方奇,假山如真始妙。」而疊石手法有四,所謂 :「大小不一、堆疊不齊、似連非連、似黏非黏」而「炊煙四起,晚霞燦然。」指的則是遠借,計成云 :「納千傾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切合四時。」

#『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芸曰:「今日之遊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少焉」即「稍焉」是指「過了不久」「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是指仰借,而「月到波心」指的則是俯借。至於「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是園林常見的水景與點景手法,一般園林主要處理山景、水景以及建築景三元素。

要以言之,私家園林常做養心終老之域,寄暢自娛之所。以追求自然為最終目的,以冥合萬化當最高目標,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仿真旨趣。也因深浸中華文化之?蘊,飽含歷代美學之風華,藏而不擋視線,露而不礙觀瞻,透過相地、立意、布局、置景、設線及統合六大步驟,將亭台樓閣的美感,揉捻於山水之間 ; 更將詩詞歌賦的靈魂,表現於意想之外 ; 以是義故,園林建築乃我民族之驕傲,更為文化之瑰寶。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https://line.me/ti/p/b8R1VlTAIp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