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雷霆峰不願以真容見人,因此罩上了一層又一層白色的面紗,於是山看不見,樹看不見,路看不見,連瑰偉的海景也看不見,恐懼感因此而消失了!壯闊的景色卻也隨之杳然,但不管那麼多了!就算來練練體能也罷,來壯壯膽量也行,就感受一下霧鎖重樹的迷濛吧!跌入三十里的煙雲裡,像孫行者在如來的神掌之中,只管耗盡了全力,卻始終扮演著掌中的傀儡,正如同眾生緣定的宿命,既掙脫不開,也改變不了,就算不肯認命也莫之奈何,就實實誠誠地領受該唱的歡歌與該奏的悲曲吧!
由於霧雨的加臨,使土石與岩壁更加地濕滑而難馴,稍有不慎,便足以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既然遠無妙景可觀,近無佳色可賞,只能小心翼翼地顧好眼前的一攀一爬,一步一履。這太似現下的人生了!豈有能力查探詭譎多變的未來,只能顧好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爬一尺是一尺,走一丈算一丈。沿途看不見巡弋的蝶蜂,也找不著信步的蟲蟻,只賸「喉自慢」的五色鳥,忘情於近樹遠叢的梢頭,不知是鼓勵抑或嘲諷,想仔仔細細地瞅牠一眼,卻如何也尋覓不見,這微冷如霜的基隆山啊!這溫婉似仙的雷霆峰啊!揜下了多少奮鬥的歷史,也埋藏了多少悲慘的故事,卻會在多年以後的某一天,澈澈底底地被時間給遺忘殆盡。
經過七段左右的垂直攀登,終於來到了基隆山東峰,也就是俗稱的雷霆峰。有別於第一次造訪時是由大崩壁取左線,難度較高,這回從大崩壁取右線,也就是山友慣習的大眾路線,感覺上好爬許多,直到登頂後,微雨愈發地殷勤,濃霧更加地狂妄,連毗鄰的基隆山主峰都完全看不見了!於是放棄了更加危險的勇士岩,直接從埡口下切山尖路,小踢了一千九百米的馬路回濂洞國小取車。
下山後的感覺總是特別地放鬆與美妙,回首煙雨濛濛的來時路,心情就像蘇軾筆下的(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而景觀則像范寬筆下的「谿山行旅圖」,使用顫抖的皴法,將岩石的嶔崎,雲霧的曼妙,淋漓盡致地潑灑出來。明代計成在(園冶)一書中提到:「雜樹參天,樓閣礙雲霞而出沒;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參差。」我深刻地感受到雲霞之於青山,就如同唇瓣之於皓齒,是那麼地協調,那麼地絕美,否則北宋郭熙也不會說:「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了,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