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是國產山藥盛產的季節。山藥依品種及外型區分,可見塊狀或棍棒狀、白肉或紅肉等多種型態,常見的如大薯、長薯(基隆山藥)、戟葉田薯(恆春山藥)等六大類,主要栽種於南投、彰化及新北等地。
農糧署表示,山藥不僅百搭美味,口感細緻、更兼具健康與營養,內含澱粉酶、黏蛋白、維生素與多種礦物質,是秋冬不可錯過的食材。透過巧妙變換切法與料理方式,就能讓山藥的風味與口感更加多元豐富。
農糧署說明,根據不同的烹調方式,切法也有所差異,可變化出多種風味及口感。若磨成泥狀,可直接搭配白飯、拌麵或製成醬料;若切成細絲,沿著纖維縱切後浸泡醋水,可保有爽脆口感,適合涼拌;橫切成圓片則質地較為鬆軟,適合煎或烤;若切成角狀塊塊,用於燉湯則能釋放澱粉的自然甜味。











